本月杂志

2025年第4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8月中期

孔子管理伦理思想的渊源探微/靳浩辉 杜君璞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靳浩辉 杜君璞 日期:2017-10-16 09:30:23
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的管理伦理思想,继承并发展了周代的德治理念。总之,周初统治者提出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敬德保民等德治理念,开创了中国传统德治主义的先河,启发了孔子德治管理伦理思想的提出。
  (四)周代民本理念对孔子管理伦理思想的形塑
  周代民本理念也形塑了孔子管理伦理思想。周人在确立以德配天的同时,鉴于殷亡之教训,认识到民众影响政权存亡的重要性,提出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的民本理念,试图将“敬德”和“保民”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强调“敬德”的目的是为了“保民”。因此,倡导“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尚书?召诰》),王应该恭敬谨慎,以身作则,不可不敬重德行,要“无康好逸豫”(《尚书?康诰》),不要贪图安逸享乐,要“知稼穑之艰难”(《尚书?无逸》),理解民众的辛劳,如《诗经》所言“乐只君子,民之父母”(《诗经?小雅?南山有台》),像父母一样去爱护民众。所以,在周公以德配天观念的支配下,“敬德”思想渐渐转化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泰誓》)的“天意在民”思维模式。[2]191孔子承袭了周代以来的民本理念,提出了“庶、富、教”“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使民以时”“修己以安百姓”等管理伦理思想。
  (五)《易经》对孔子管理伦理思想的浸染
  产生于周代初期的《易经》,有很多关于管理和伦理思想的内容。首先,《谦》卦从谦谦君子、鸣谦、劳谦、谦等多个角度说明谦德的重要性;《恒》卦强调“恒其德”的重要性,认为“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中孚》卦下兑上巽,形实内虚,强调心中诚信,强调信德的重要性。可见,《易经》从多个维度阐释德的意义与价值,对后世孔子德治管理理念的提出起到了推动作用。其次,在《易经》中,“大人”“小人”“君子”的概念相继提出,将“大人”看作有权势的在位的贵族,把“君子”看作在位的贵族或者道德高尚的人,“大人”是在位者,可以没有道德,而“君子”一定程度上含有道德的意蕴,可以不在位。[9]对于“小人”,在《易经》看来,“小人”具有见识浅陋、不知进退、以壮凌人、没有经天纬地之才,在改革之时,“革面顺上”、不守礼法、品德低劣等特点。[10]可见,《易经》主要是从“位”的角度来谈“小人”,其中并不排除“德”的意蕴。《易经》对“大人”“小人”“君子”理念的提出为孔子对这些概念的运用起到了铺垫作用。另外,《易经》中的《损》《益》卦对孔子的礼制思想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论语》记载子张询问孔子:“十世可知也?”孔子对答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政》)可见,孔子根据《易经》中《损》《益》卦的思想对夏礼与殷礼进行损益,从而创制了“以仁入礼”的礼制思想。值得强调的是,《易经》尚中、中正的思想也对孔子中庸管理理念的提出产生了一定影响。
  总之,《易经》对孔子管理伦
[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