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6年8月中期

国家、社会与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的形态变迁与困境突破/张 翔 唐雅君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张 翔 唐雅君 日期:2016-09-12 16:48:21
模式。第二,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亚文化之间的关系已经开始呈现出对立特征,但政治社会化模式还停留在一体化时期。迟滞效应对当代政治社会化提出的不仅仅是挑战,更是一种警示。它将造成政治社会化效能的萎缩,从而形成政治社会化强度不断增强与社会民众的接受度不断下降并存的尴尬局面。因此,要想突破这种历史性的困境,使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亚文化之间的关系从对立转向良性互动,形成新的稳定状态,那么单向传递的政治社会化模式必须调整。
  四、理念、体系与过程:单向传递模式的政治社会化困境
  在“国家—社会”关系的变迁中,单向传递的政治社会化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挑战。具体而言,这些困境主要表现为三个层次的冲突:理念层次、体系层次、过程层次。
  (一)理念层次: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冲突
  在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亚文化的互动过程中,政治社会化的困境首先反映为其价值性与工具性的冲突,这种冲突集中体现在看待政治社会化的理念层次上。从价值理性的角度看,政治社会化的内容主要是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观点。作为体现社会整体性意义的主流意识形态,表达的是社会整体性的理想与价值诉求。这意味着,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即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观点必然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是一种高于日常生活的理性逻辑。从工具理性的角度看,政治社会化的最终目的是使社会民众接受主流意识形态。这说明,政治社会化不仅要保证观点的抽象性,还必须考虑这些观点能够为社会亚文化所接受。但是,社会亚文化往往根植于人们对日常社会生活本身的理解与利益诉求当中,是一种基于日常生活的感性逻辑。因而,社会亚文化缺乏完备的理论性,甚至还存在一定的反理论性特征。
  于是,政治社会化出现了一种两难:强化价值诉求,则面临不易为社会民众接受的风险;重视利益诉求,则又有可能偏离社会整体性的价值诉求。价值诉求与利益诉求之间的冲突深深地嵌入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之中,构成政治社会化在理念层次的困境。
  (二)体系层次:规定性与开放性的冲突
  除了理念层次的困境外,政治社会化在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亚文化互动中还表现出体系层次的困境,即规定性与开放性的冲突。作为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内容,主流意识形态需要符合价值理性的要求,因此,它在内容体系上具有明确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主要体现在主流意识形态是一套明确的价值观,对特定的是非标准与道德要求有清晰的规定。
  在社会分化不充分的时代,政治社会化可能通过简单的宣传将主流意识形态渗透入民间社会。但随着民间社会的成型,许多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日益开放,对于政治社会化中的主流意识形态,从原先的接受变成现在的反思,社会的开放性特征愈发明显。这既是文化发展的进步,也对政治社会化提出了挑战——主流意识形态的规定性与现代社会文化的开放性如何才能够相适应。
  客观而言,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亚文化之间的关系从一体化到对立,说明政治社会化难以实现规定性与开放性之间的适应。具体表现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包容性、灵活性不够,具有明显的排他性特点”[9]。从这个角度看,规定性与开放性的冲突构成了政治社会化在体系层次的困境。
  (三)过程层次:单
[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