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5年9月中期

建构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范式/李宜馨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宜馨 日期:2015-11-13 10:58:57
使管理既重人又重物,努力实现人文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
  当前,大数据是治理现代化的一种技术路径,它具有催生管理革命和服务模式创新的效果,必将给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带来新气象,助推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未来的政府治理必将更注重个性化的每一个公民,而不是泛化的大众概念;注重个人、信息、空间的交互,而不是单纯的管理控制和教化。在大数据浪潮中,政府应当把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积极推动数据治国、数据创新、数据开放和数据立法。作为一种工具理性,大数据表达了不会量化就不会管理的思想,是中国行政管理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机遇,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以前领导干部习惯靠经验、拍脑袋决策,一旦决策失误,劳民伤财便在所难免。现在公共管理事务日益复杂,仅凭个人感知已经很难全面了解情况,必须学习数据驱动的管理方法,依靠海量的数据搜集和精准的数据分析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当然,单纯数据的量的治理是工具理性,关键是要在正确的价值理性的引导下用好工具理性。因此,我们应当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前提下,迎接大数据时代的新挑战,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新变化。
  (三)超越“经济人”的狭隘视野,坚持个体与“社会人”的统一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有两个市场——政治市场和经济市场,这两个市场中的人是同一个人,即“经济人”,其基本动机都是谋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布坎南把他的公共选择理论看作是“政治过程中的个人主义理论”。从这个角度看,政府组织中的公务员同样是“经济人”,他们也会在公共管理活动中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的一切活动都要从人性自利特征去行事。一方面,通过建立公共服务的市场导向,让顾客需求驱动政府管理而形成竞争机制,使组织形成一种结果取向的绩效管理。也就是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顾客就是上帝,要实现组织的利益,只有先满足了顾客的需求,让顾客的个人利益得到满足,公共组织的利益才能实现。另一方面,组织通过结果取向的绩效管理方法在组织内部建立了一种竞争机制,使组织中的个人利益得到实现。这种理论固然为公共行政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但是它忽视了人的政治和社会属性,对企业家精神的重视超过了对公民权利的重视,成为公共管理缺乏公共性的原因之一。同时,它混淆了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区别,使公共管理成为追求效率的工具。因此,要探索实现个体本位与集体本位的统一,正确处理“经济人”与“政治人”、“社会人”的关系,正确处理人的经济属性与政治属性、社会属性的关系。
  (四)坚持服务取向,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的统一
  以前政府过于强调自身的政治职能,弱化和忽视社会服务职能,造成了大量越位、缺位、错位问题。现在,必须向服务型政府转型。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新公共管理理论放弃了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转而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确立了“小政府—大市场”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但是,由于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在运行环境、组织职能等方面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就使得在私营部门中非常有效的一些技术在公共部门中难以发挥同样的作用。同时,尽管从表面上看,公共管理理
[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