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5年9月中期

建构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范式/李宜馨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宜馨 日期:2015-11-13 10:58:57
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标志着中国开始实现全面现代化。这样,党中央关于21世纪上半叶的总体布局基本形成。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至少包括两个最主要的方面,一是经济现代化,二是制度现代化。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人把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称为中国的第五个现代化或第二次现代化。
  提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命题,是治国理政的现实需要。中国的改革开放本质上就是不断进行国家制度建设,形象地讲,就是国家制度现代化的过程。所谓国家制度现代化,即制度和法律作为现代政治要素,不断地、连续地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革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制度创新就没有现代化,而现代化的进程则反映了制度创新。治理,包括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党的治理、地区治理和全球治理。就国际竞争而言,国家竞争本质上也是国家治理竞争,国家治理竞争本质上是国家治理制度和治理能力的竞争。金融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与生态危机考验着全球治理和地区治理,呼唤大治理格局的出现。今天,中国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五化交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同步推进,社会转型的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和程度之深是史无前例的,这些都直接考验着国家治理能力。国家治理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提高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素质和本领,提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的工作能力,才能形成先进的国家治理能力。党的治理是一个工程。就国家治理而言,国家根本制度不同,国家治理体系也不同,国家治理手段和国家治理绩效也不同。国家治理与市场治理也有相关性,有效的市场治理会促进国家治理,而有效的国家治理也会促进市场治理。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最大的创新。社会治理,是在政府、社会和公民等关系中使用的一个概念。当前,我国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转型,市场、社会正逐渐从对政府的过度依赖中分离出来,这会导致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模式发生变化。目前的问题是,传统行政管理体制使权力至上有余而能力建设不足,自上而下有余而自下而上不足,对社会和民众管控有余而公共服务不足,事务处理有余而源头治理不足,行政手段有余而法治、自治不足,随机管理有余而常态管理不足,这些都在倒逼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现代社会,政府本质上属于公共服务型政府,其掌握的权力、资源、政策都具有公共性。因此,政府应当为社会提供公共治理和公共服务。但是,如果整个社会事务都由政府来管控,就容易造成政府权力过于集中。实际上,政府也确实没有能力对整个社会事务进行大包大揽式的治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就是要社会组织从对政府的过度依附中相对独立出来。新一届政府成立以后,把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列为政府治理创新的第一件大事。当前政府治理模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改革与危机赛跑”并不是危言耸听。
  习近平认为,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有独特优势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同时,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需要下更大气力。国家制度现代化本质上是降低国家治理成本,提高国家
[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