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14年1月中期
当代管理思想中的类中国古代哲学功夫/罗仕国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罗仕国
日期:2014-01-24 16:42:20
于对立和谐思想相吻合。
(三)主张对立和谐,学习创新,是易道的对立统一、生生不息思想的演绎
易经思想中有五行相生相克、阴阳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运动变化的根源的思想,易经中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道家说,“反者,道之动”“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主张对立和谐、和合发展、生生不息、革故鼎新。和,指不同元素的自然结合状态;合,指对不同元素的有意识地加以整合。以“和合”来概括易学的管理取向,主要是取其在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倡导和谐、合作之意[4]P13-14。
彼得·圣吉主张通过组织学习与创新,实现自我超越与组织成长。圣吉看到了碎片化、线段思维方式在西方近代以降带来的西方社会危机,包括组织成长的危机,甚至个人精神生存状态的危机。他主张通过心灵的转变,自我超越,组织学习,实现系统思考。他所谓的系统,是一种事物长期发展运行的稳定结构。系统的运行、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各种力量相互影响的结果,特别是两种对立力量较量的结果,比如自我超越中的前进的动力和阻力,系统基础模型中的作用与反馈机制。正是在这些对立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事物向好的或坏的方向发展,形成了事物的良性发展或恶性发展。而人的因素,则可以通过寻找根本解的方式,通过杠杆原理,发挥影响事物发展方向和速度的作用。
彼得·圣吉关于自我超越和心智模式转变的理论和实践,集中体现了他关于创新的思想。自我超越的修炼是学习不断厘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的,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甚至图像、印象[1]P9。在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企业处在竞争的海洋中,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彼得·圣吉提出第五项修炼,修炼的目的就是谋求企业的发展,当然包括个人价值实现。从人性假设上看,可以说他和德鲁克一样,主张的是自我实现人。人的生存价值、工作的价值在于自我超越,活出生命的意义,这体现了彼得·圣吉的发展观念。
松下认为,经营理念是不变的,但把经营理念体现在现实经营中的方针或策略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日新月异。社会的一切方面在不断地变化和更动,企业为了在这一社会变化之中发展下去,必须适应社会的变化,而且要先行一步采取应变的对策。只有有了日新月异的经营理念和方略,才能使正确的经营理念具有真正的永恒的生命力。松下认为,经营是一种创造。他认为,经营是一项极有价值的活动,可以称它是一种艺术。艺术被看成是精神性的东西,而经营是物质性的东西,但就其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这一点上来说,经营和艺术一样,可以被看成是一种艺术,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创造。经营是怎样的呢?思考一项事业的构想,制定计划,基于构想和计划去筹集资金,建造工厂及其他设施,寻找人才,开发产品并把它生产出来,提供给人们使用,经营这一过程如同画家绘画一样,可以说是一系列创造的连续。如果仅看形式,企业似乎是单纯制造产品的,但在经营过程的每一环节都活生生地体现着经营者的精神,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