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4年1月中期

当代管理思想中的类中国古代哲学功夫/罗仕国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罗仕国 日期:2014-01-24 16:42:20
或群体开始从事一项修炼时的主要焦点。第二层次是原理,即指引性的概念。原理代表演练背后的理论,原理对初学者和精熟者都是很重要的,它指引这些演练的意义。第三层次是精髓,这是修炼纯熟的人所具有的境界,只有掌握了演练的精髓,才能随心所欲地加以运用[1]P308-309。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对古代智慧和当代最新科技反思并与日本著名宗教思想家、哲学家池田大作等思想家交流,形成了自己比较全面的经营哲学思想。在与池田的讨论中论题广泛,对他的经营管理哲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松下直接或间接地对中国古代智慧的精神实质包括儒家和易道以及佛教思想有深刻的领会,在几十年的奋斗生涯中,加强自身修炼,身正为范,能够融会贯通,树立牢固的经营理念,并在实践中始终如一地坚决予以贯彻,使得松下电气王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二、彼得·圣吉和松下管理思想中的类中国古代哲学功夫
  (一)主张人本管理、心灵转换,是儒家为政以德,修己安人理念的再现
  在管理哲学思想上,儒家主张“为政以德”,“德”是管理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德”在管理实践上的具体展开是实行仁政,“仁者爱人”是管理的目标,“修己安人”是主要管理思路和手段。此外,在义利观上,主张义利合一、先义后利、重义轻利。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讲,“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既包含价值导向,也包括领导者自身的修炼。孔子讲“仁”,就要恭、宽、信、敏、惠。信、惠,就是要取信于民,有惠于民,要利民,才能安民。孟子根据孔子德治思想,提出仁政的主张,仁政是相对于“严刑峻法”而言的,它强调通过“制民以产”等措施来进行治理。孟子讲“仁者爱人”,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仁者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孔子进一步讲,“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说明仁是一种标准,也是一种道德修养,是需要自己决定、自我修炼的,而不应该依靠他人。
  彼得·圣吉的管理哲学思想主张关注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主张职工个人通过组织内的工作,通过自我超越,通过学习实现组织与个人的共同愿景,活出生命的意义,具有人本主义倾向。
  传统组织理论持管理上的机械论观点,认为组织是一个静态的等级森严的整体,彼得·圣吉主张组织是一个动态复杂的整体和系统,通过学习不断适应和提高、发展,实现了从科层制、威权型向扁平化的学习型组织观念的转变。传统的管理无法激发职工的热情,导致各种矛盾,它单纯强调组织目标的实现而不管员工个人的全面发展,认为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是矛盾的,个人愿景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障碍。学习型组织与传统组织的区别在于,学习型组织个人与组织的利益是一致的,强调组织内部职工的共同愿景,而组织目标是实现个人生命的意义。传统组织的领导观是一种威权型、魅力型的领导观,忽视了整体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型组织的控制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通过反思与探寻以实现组织及其成员的能力提升,从而为组织的稳定与成长塑造一种可能的机制。
  儒家讲修己安人,彼得·圣吉也讲到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中,领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