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辩证关系及实践进路/陈绍辉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陈绍辉
日期:2025-03-19 10:48:07
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在“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的国际治理背景之下,世界迫切地期待倾听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四)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超越二元对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态理念的耦合性
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清洁美丽、绿色低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发展的生态理念,推动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当前国际社会所面临的重大威胁和挑战时,着重强调了“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13]。的确,随着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尤其是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来,人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尖锐对立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近年来,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水资源匮乏、大气污染等自然环境恶化现象,以及核泄漏、核污水排海等严重危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极端事件频发,尤其是二战后人口爆炸与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所形成的深刻矛盾,日益加深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程度。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生态资源日益枯竭的当代国际社会,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通过“碳排放权”将全球共同治理的责任转嫁给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际上,从国际责任上来讲,当代人类所共同面临的生态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以追求资本无限增殖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以消费主义为特征的生活方式所造成的,因此,中国所倡导的承担“共同带有区别的责任”,是人类社会共同解决当前日益加深的生态危机的正确之道。对于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家园,我们在享受从自然中所汲取的生存和发展的必要资源的同时,也必须自觉承担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自然资源的义务和责任。无论是出于内心的道德律令,还是基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理性思维,尊崇自然、保护自然、敬畏自然都是作为自然产物的人类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以往各种形式的利益共同体、情感共同体、文化共同体等不同,它超越了国家、种族、肤色和意识形态等差异,是真正以人类共同生存和发展为核心价值和最高目的的科学理念。同时,它以全人类共同利益作为最高追求,是对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科学把握,也是以各民族国家为主体的国际交往的伦理原则。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以建立清洁美丽、绿色低碳的生态共同体为基本途径。唯有如此,人类社会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呵护好人类的共同家园,防范和化解各种生态危机,维护和发展好子孙后代的共同利益。
三、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载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在科学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我们有必要探究如何将二者进一步从科学理念转化为实践形态。这既是当前国际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也是回答时代之问、世界之问的落脚点。总体来讲,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着手。
(一)构建世界经济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夯实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物质根基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必然以物的全面丰富为先决条件,这就要求世界各国秉承包容互惠的发展理念,通过积极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共同谱写人类社会繁荣进步、共建共享、开放互利的新篇章。改革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