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辩证关系及实践进路/陈绍辉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陈绍辉
日期:2025-03-19 10:48:07
这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的必然选择,也是为人类探索更好社会制度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以共同富裕超越两极分化: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方式的契合性
物质文明发展程度是人类文明形态的决定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商共建、共享共治发展理念,建立在全人类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是创造人类物质文明新形态的根本遵循。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人类社会必然通过生产合作的方式从民族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7]。环顾当今世界,由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人才、技术、商品、信息资本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流动,世界在各国不断加强的经济交往和贸易往来中日益变为一个相互联系、彼此交融的整体。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发起了技术革命,长期占据国际社会主流话语权,并且借助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强势话语传播,使得许多民族国家和地区输出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理念,这在本质上是一种被资产阶级包装了的意识形态。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资本主义在诞生和发展过程中使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但是,由于资本无限增殖的内在驱动,当今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在根本上是为极少数资产阶级和金融寡头的统治服务的。这也在本质上决定了由资本主义所确立的世界市场和交往秩序必然是以不平等为特征的。实际上,人类社会兼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性质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性质。在当代国际社会,世界各国应当自觉自愿地坚持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在这种新型交往关系的指导下,以上海合作组织、中巴合作论坛、中非合作论坛、77国集团和中国、金砖国家等为代表,中国对外交往正在形成日益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当前,中国在大国外交和特色外交关系中之所以能够得到众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支持与赞誉,正是因为中国在构建新型伙伴关系的过程中始终秉持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外交理念,中国的崛起是真正的和平崛起、有国际担当的崛起,中国也欢迎广大发展中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便车,共享发展的红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这头巨狮已经醒来,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8]。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科学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崛起和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为人类探索更加美好的社会制度、全球治理体系和文明发展形态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交往方式的一致性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协和万邦、和而不同的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在国际社会范围内对话协商、平等交往,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所要遵循的重要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自觉地摒弃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倡导世界各民族国家在平等对话协商、共商共建共享的基础上推进世界和平发展与繁荣。它的本质要义在于世界各国不分大小、肤色、语言、种族,在国际交往过程中拥有平等的权利与地位,一国在追求自身进步与发展的同时,必须兼顾其他国家的利益与发展。“国家不论大小、强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