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辩证关系及实践进路/陈绍辉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陈绍辉
日期:2025-03-19 10:48:07
形态: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原始共同体)、虚幻的共同体和真正的共同体(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共同体样态的历史前提和基础,“生产力的发展使这些形式解体,而它们的解体本身又是人类生产力的某种发展”[2]。当生产力发展到出现剩余产品的阶段时,产品与生产资料逐渐由共同所有变成个人或家庭所有样态,私有制产生,原始公有制解体。这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来看,是生产力发展逻辑中的必经阶段。自然形成的共同体作为共同体的历史原初形态,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私有制的产生而逐渐瓦解,共同体“开始了一个能够进一步发展的新阶段”[3]71。私有制破坏了共同体成员作为劳动主体与其生产条件的客观统一,导致共同体的经济利益走向分化,“因私人生活的发展而引起共同体瓦解”[3]420。在经济利益分化的基础上,共同体中少数成员通过占有和掌控共同体的生产资料,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从而使共同体成为“一个阶级统治着其他一切阶级”[4],大多数共同体成员成为非自主性存在。走出虚幻的共同体、建立真正的共同体的关键,正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扬弃私有制,消灭旧的(私有制基础上的)分工,消灭阶级和剥削。虚幻的共同体是阶级社会产生以来的共同体形态,真正的共同体——自由人联合体是共同体的历史归宿。
从理论逻辑来看,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了自阶级社会产生以来,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虚幻共同体的历史合理性与历史进步性,但是资本主义无法遮蔽其对内压迫剥削、对外侵略扩张的虚假本性,人类社会必将朝向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真正的共同体——自由人联合体前进。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相对于“还没有脱掉自然发生的共同体的脐带”的原始共同体[5],家庭以及国家的产生极大地增加了交往的频率和广度。一方面,这一过程客观上打破了原始族群、血缘、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使生产要素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自由流通;另一方面,虚幻共同体中的分工是一种非自愿的、异己的力量,分工和私有制所推动的极大发展的生产力使共同体与个人日益分裂而相互独立。因此,真正的共同体——自由人联合体才是共同体的历史归宿,也是人的本质的全面复归。真正的共同体正是在批判资本主义共同体这一“旧世界”的基础上所发现的“新世界”。
在此意义上,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克服虚幻的共同体,迈向真正的共同体的历史必然与人间正道。在当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的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理念。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各种矛盾深刻交织的时代洪流中,我们必须使自身的利益和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利益和发展同频共振,通过以共商共建共享为核心价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寻求更加广泛的国际共识,并切实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这既是基于共同体的历史发展规律科学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要求,也是国际社会加强全球治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人间正道。
(二)人类文明新形态区别于资本逻辑塑造的旧文明形态,是坚持人民立场、协调推进五大文明的新文明形态
文明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