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哲学基础及其逻辑展开/霍登煌 张新民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霍登煌 张新民
日期:2024-11-12 15:10:34
洞察时势和把握机遇得出的重要规律性认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3]188党是最核心的政治领导力量,也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保证。其一,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核心任务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文化的立场和原则决定了文化的服务对象和方向。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首先就必须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确保我国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尖锐。习近平强调,要“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14]21,防止出现历史性错误。其二,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根本遵循是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2]148党性原则解决的是政治方向问题,即“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人民性原则解决的是价值取向问题,即“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依循这一原理,坚持党性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明确了立场和指向,坚持人民性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活力源泉和动力支撑。其三,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实践要求是以守正创新精神和伟大斗争精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一方面,以守正创新精神担负新使命。在不同历史阶段,我们应该坚持守正创新、勇于进取的精神姿态。“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8]另一方面,以伟大斗争精神担负新使命。新发展阶段,我们将面临不同思想文化体系的交流、融合和对抗,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最为复杂尖锐,国家舆论格局更加多元多变,我们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因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13]12。
(四)文化保障论
人民文化权益是实现人民精神富有、促进人民全面发展的文化权利与利益。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必须立足实际,建立健全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具体包括物质保障、制度保障和人才保障。其一,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维护人民文化权益提供了物质保障。“从根本上说,文化是由经济决定的,经济力量为文化力量提供发挥效能的物质平台。”[15]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党和国家相继出台了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我国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等公共文化领域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推动了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向高质量发展。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统计,2020年全国文旅事业费达1088.26亿元,比2012年翻了一倍多。另外,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有5214家博物馆免费开放。[16]这就为满足人民多样化的精神文化消费需要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为维护人民文化权益提供了制度保障。“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稳则国家稳”[3]119。人民文化权益是唯物史观意义上“现实的个人”的精神需要在文化制度中的价值表达与制度表征。保障人民的文化权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根本价值呈现。基于人民文化权益的本质内容和目标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导向和政策导向,并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推进城乡文化资源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