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哲学基础及其逻辑展开/霍登煌 张新民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霍登煌 张新民
日期:2024-11-12 15:10:34
文化建设愿景目标的样态呈现,内在规定了包括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政治、文学艺术、新闻舆论、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在内的文化建设的基础内容要素都要丰富、发展和进步。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不断提升人民的精神境界和文明素质,促进国民素质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程度达到新高度。其二,建设文化强国是新时代文化使命的奋斗方向和未来图景。“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3]32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充分彰显了文化的先导性功能。从2050年的长期目标看,民族的伟大复兴除了要建成经济强国、军事强国、教育强国,还必须以文化复兴作为标志,而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正是迈向2050年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砝码。其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文化使命的进阶形态和价值指归。文明以文化为基石,是文化发展的高级形态。这也意味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然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现代文明。“第二个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即“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8]。此外,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具有强大而旺盛的生命力,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显著的世界意义和人类文明意义。
(二)文化精神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作为人的精神世界的基础性场域,文化确证和实现着人的精神生命意义和价值。据此,习近平文化思想也深刻阐述了文化与精神生活的关系。文化对精神生活的功能效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以文化人,为个体精神富有提供精神食粮。当前,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13]146的时代特征,这就要求在供给方面“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3]34。精神食粮的供给质量又是关涉人民精神富有成效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优质精神食粮生产、加工和传播的关键保障,能够有效回应人民的所需所盼,激发个体在高质量文化供给的涵育中积蓄精神力量与发展动能。其二,以文聚气,为公共精神富有系牢精神纽带。文化是凝聚民心的重要媒介和根本力量,对于精神富有在公共向度实现同向同行、崇德向善的高阶样态具有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价值指引,也是实现公共精神富有的道德基石。实践证明,只有夯实公共文化建设的价值根基,社会成员才能在凝聚共识中走向精神自由和自觉。其三,以文增信,为民族精神富有鼓足精神底气。文化自信塑造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底色,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1]349。一是文化自信为战胜多重风险挑战提供了强劲精神力量支撑。文化是民族之魂,中国共产党建党百余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一次又一次的伟大胜利,极大振奋了民族斗争精神。二是文化自信为应对世界文化激荡态势奠定精神根基。在世界文化激荡的洪流中,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留住文化根脉、坚守民族之魂,使中华民族在自信自强中塑造文明大国新风貌。
(三)文化领导论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