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演进、生成机理和时代意蕴/聂雨晴 杜欢政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聂雨晴 杜欢政
日期:2023-07-10 10:46:31
然无存的症状。全过程人民民主超越并弥补了这一缺陷,强调的是民主要求始终“在线”并“秒回”,是一种不间断、持续参与的民主形态。这不仅贯穿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的每个环节,更贯穿于各项工作、各项事业的贯彻、实施、执行、监督、保障等全部流程中,覆盖起点、过程、终点等整个周期,透视人、事、策、权四个维度,在实践中有效避免了选举时许愿承诺画大饼,选举后抛诸脑后、无动于衷、“民主休眠期”等西式民主的陷阱,保证了人民群众在政治生活中持续参与的权利,生动描绘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蓝图。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显现了民主参与的完整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分散的、碎片化的民主,而是以人民当家做主为核心的民主参与,是系统的、完整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具有完整的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论断。[5]经过70多年的实践探索与发展,民主政治体系“四梁八柱”已经基本形成,凸显了民主参与的系统属性。二是具有完整的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不同于西式民主“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的止于选举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把各个环节贯通起来,环环相扣、内在统一,形成完整的制度安排和实践链条,缺少其中哪个环节都有损民主参与的完整性。三是具有完整的高效运行的程序设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各项程序设计发源于民主的现实诉求,立足于完整的制度程序,开拓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构建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基层民主等多种民主形式,为民主机制的正常运转保驾护航,助力民主政治的巨轮行稳致远。
(四)全过程人民民主覆盖了民主方位的全面性
随着现代社会政治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公共性事务的范围日益扩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各领域各层面,全方位的民主覆盖越来越不可或缺。与西式民主囿于党派斗争、政治权谋不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党治国理政的诸多议题和领域的全覆盖,事关宏观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中观社会治理难事、微观百姓日常琐事等各个方面,连接网络与现实,体现民主方位的全面性。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在党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之中,民主实践的领域、范围和广度全方位、广覆盖、无盲区,体现在纵向时间和多维空间中。在横向上,全过程人民民主联结“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贯穿全面深化改革的各方面,在多重领域全面铺开,将社会治理、环境民生、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等纳入民主议事日程,使不同方位不同领域的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表达相应的利益诉求和现实呼唤。在纵向上,全过程人民民主覆盖国家治理的各环节,涉及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一个都不能少,人民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民主权利不断被细化与扩大。在时空上,全过程人民民主顺应了网络民主诉求的时代性,将网络与现实相结合,利用网络空间自由化的特点,开辟了民主表达的新渠道,赋予在共同网络话语范畴下各行为主体平等的民主参与权,为政务公开、民众参政议政拓宽了新的平台和载体,拓展了民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这是基于我国互联网事业高质量发展、网民数量高居世界榜首的现实需要。
(五)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