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双重空间视域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空间转向的阐释理路/邓观鹏 顾友仁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邓观鹏 顾友仁 日期:2023-04-19 16:30:11
通和整合国内外不同场域的信息和意见,实现话语信息的跨时空交汇融合。因此,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建设应当注重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推动各地区的各类媒介深度融合,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网络空间传播打造新的媒介生态和场域平台,从而将网络空间转化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的话语信息智库,吸收其他话语的积极成分,借鉴其话语风格,对其话语特点进行提炼,转化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创新的养料,丰富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内容,推进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自我更新、意见吸纳、效果反馈、对外传播等环节的优化,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更新能力和适应能力,让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成为传播国家形象和中国智慧的“留声机”和“传声筒”。
  另一方面,要增强对现实空间话语主体的治理。虽然在网络空间难以进行现实空间中的地方单元条块式治理,但因使用网络的主体是现实中的人,更准确地说是处在具体地域范围内的人,因此仍需要以现实空间规则为参考,树立空间回归的分层治理思维,重点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国内和国外的空间场域关系,建立“中央集中调度—地方实践治理—基层协作治理”的层次化话语治理体系,保证党中央对意识形态话语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地方在网络空间话语治理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以优化意识形态话语治理的资源配置、提升治理效能。近年,为进一步规范国内网络舆论,国家规定各互联网平台都必须显示IP归属地信息,这不仅标志着我国网络空间治理的进一步规范化,也凸显了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治理理念的进步和技术的提升。
  (二)明确主导与引导并行:凝聚话语传播的主体能量
  网络空间多元话语主体的生成,是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实质效果的彰显。但是,话语主体的多元化往往伴随着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多样化。这是因为,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破域性等特征给潜藏的非理性的、敌对的意识形态话语主体提供了保护和生长的空间,使他们能够借助网络空间以隐秘而高效的方式进行话语混淆和价值渗透,随意设置网络议题,恶意放大社会问题,制造社会分化和阶层对立,对党和国家的政策、制度进行曲解和污化,意图实现混淆视听和颠覆我国政权的险恶目的。概言之,目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空间主体实现了从单向权威向多元主体并存的转变,这一方面有助于通过技术赋能实现以网聚人,激活和提升各主体话语表达的参与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也需要警惕国家意志在网络符号系统中的缺席,以免网络话语肢解、转义乃至消隐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嵌话语规则,导致话语认同出现裂痕,造成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地位式微和权威流失,弱化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价值引领力、凝聚力和认同力。面对网络空间中话语生产和传播主体多元的客观现实,要保证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主导权,关键在于处理好主导和引导的关系,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坚持以主导规范引导。明确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领导权,巩固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话语生产与传播中的领导地位。话语领导者是指意识形态话语的创制和叙事主体,集中回答了“由谁来说”的问题,而意识形态话语的领导权则包含着生产权、表达权和解释权。纵观党的百年历史,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人民性始终不变,始终是我国意识形态话语生产和叙事的领导主体,掌握
[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