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双重空间视域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空间转向的阐释理路/邓观鹏 顾友仁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邓观鹏 顾友仁 日期:2023-04-19 16:30:11
身主导思想的权威和正当性,就必须“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8]180。这事实上指明了阶级社会意识形态话语类型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客观现实。意识形态话语类型越多、越复杂,各种话语之间的互斥性和竞争性就越强,话语秩序和空间状态也就越不稳定。正因如此,始终加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构建,保证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主导权才显得尤为必要。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建设的理论旨意,也是在诸多的意识形态话语行列中巩固自我地位的现实要求。
  一般而言,意识形态话语主要存在主导话语、公共话语和日常话语三种基本形态,这三种话语形态共存于同一空间场域,相互之间进行能量输送和话语融汇。就其状态而言,三种基本话语形态在现实空间中呈现相对稳定和有序的传播状态。这是因为,依靠制度设计和经济基础的地位优势,主导话语能够发挥较强的统率作用,对公共话语和日常话语进行有效的统筹和调和,即使面对公共话语和日常话语可能产生的舆论风险和安全挑战,也能够及时有效地做出回应,化解话语危机和风险。这种状态即本文提出的“有限话语”,表现为意识形态话语类型有限,并且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同其他两种类型有着清晰的边界和范围,能够保持主导话语效度和权力关系的平衡,是现实空间意识形态话语传播格局的基本形态。但随着全媒体时代来临,加之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在双重空间互构转化下,国际与国内、顶层与基层、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农村与城市的空间边界越来越模糊,三种话语形态在网络空间突破了传统的边界和范围,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公共话语、自媒体话语、个人话语、外来话语、社会思潮话语等共存共通,构成了越来越庞杂的舆论场、意见场和问题域,话语有限状态遭遇瓦解,形成了网络空间特有的“百家争鸣、百‘话’齐放”的话语传播现象。
  (四)话语传播空间秩序:从“传者本位”转向“受者本位”
  从权力属性来看,秩序是空间平衡和稳定的内在规范,是空间主体在空间有序交往和协调冲突的现实产物,反映着空间主体的权力边界和话语规约。在认识论的“主体—客体”基本范畴的界定下,意识形态话语主体形成了“传体—受体”基本范畴。在媒介塑造的话语生发系统中,“传体”作为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施力者和主动方,为特定的统治阶级或利益集团服务,承担着意识形态信息及话语的生产、传播和教化的角色;“受体”则是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受力者和被动方,需要接受特定的统治阶级或利益集团统治理念的传输,对意识形态信息和话语有选择地接收、认知和吸收。这种传统“传者—受者”的关系逻辑,是在传者占据意识形态话语分配主导和优先地位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既是典型的“传者本位”的话语集权逻辑,也是现实空间中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主导模式,反映了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政治逻辑。
  在现实空间中,尤其是在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为主的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建构和传播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将党的治国理政的系列理想和主张通过各种媒介和渠道自上而下进行传递,通过系列政策、制度、规章等话语文本的传输,转变为人民群众的共识
[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