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双重空间视域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空间转向的阐释理路/邓观鹏 顾友仁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邓观鹏 顾友仁 日期:2023-04-19 16:30:11
传播中进行调适和应变。这种情况下,空间转向成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面临的新的实践形态。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和空间转向是同组互构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嵌入,意识形态话语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空间转向的生成,而空间转向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提供了新的条件。
  作为人类社会互动的主要形式,话语不但具有文本、意义、修辞、语序、情调等静态属性,同时还具备交互、体悟、共鸣、宣泄、互融等动态特征,是人们在交往空间中相互施加影响的社会行为。这表明话语不仅作为信息符号象征而存在,更有赖于社会空间的支撑。作为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话语有着不同的类型,意识形态话语则是“话语簇群”的重要类型和构成,它既遵循话语建设的一般规律,也表现出意识形态话语的特质,即阶级性、政治性和权力性。就意识形态话语与空间的关系而言,意识形态话语本质上是在空间领域内维护政党政权及集团统治权力和利益表达的精神生产力,空间领域则是意识形态话语生产和传播的起点和活动场,意识形态话语需要借助空间进行孵化和传播,并如同光谱似的在空间进行流转,这就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空间特性。在此意义上,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就是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政权在空间领域为实现和保障人民权益而表达自我政治主张和思想观念的精神生产力。
  第一,从现实场景来看,空间转向问题的考量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现实建构的必要回应。在互联网虚拟空间等新型空间形态出现后,人类生存的空间形态和空间观念在不断发生变化。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相互交织和融合,更加迅速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观念和行为方式,直接重构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空间属性、生产方式、创新形式和推介方式,使其不断呈现差序化、聚合性和层次化等空间特征,放大了网络空间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生产、分配和巩固的作用,表现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革新,互联网以其特有的技术优势重构着人们的生活与思维方式,不断解构传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生产—传播—吸纳—反馈”的空间样式,建构了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关系空间,与现实空间中社会大众的思维观念和生活实践高度接榫。这种信息技术直接推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发生从现实空间向网络空间的转向,使“身体缺位—意见在场”的超时空话语模式趋向结构化定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非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异质性意识形态话语在两个空间中纵横交错、相互影响。这种空间转向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常态化现象,甚至在未来的很长时期也必然成为一种在动态演化过程中趋向稳固的社会现象,极大地影响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权效。
  第二,从理论语境来看,空间转向视角的引介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理论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空间转向是研究视角和叙事方法的结合,将空间转向纳入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研究论域,旨在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所发生的空间变化进行理论反思和理性批判。如前所言,时间意识优于空间意识成为一种研究常态,在这种思维影响下,学者们相对倚重以时间叙事为主的研究思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研究也存在着重时间维度和历史叙事、相对忽略空间维度和空间叙事的倾向,表现为注重探究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时代背景、缘起经过、发展规律等内容,而对空间维度上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形态
[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