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当代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构建逻辑论析/梁承碧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梁承碧
日期:2023-03-24 09:32:57
正运转起来;而地方性的民主治理模式在某些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得比较好,但在很多欠发达地区并不尽如人意。这正是当代中国民主构建中的困难之处。
(三)“进入国家”——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
当代中国民主的构建与发展,在构建整合性民主和发展(治理)型民主的基础上,最终还必须“进入国家”,即保障人民群众广泛的政治参与,在真正的意义上实现人民当家做主。这个环节,就是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只有完成了这一环节的民主构建,才能凸显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才能使人民民主的建设达到理想形态。
就当代中国民主的构建而言,实现民主构建与国家构建的关联为民主的进一步构建和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在这一阶段的民主构建中,民主主要表现为人民主权,人民主要是作为一个整体来享有民主的。实现民主构建与发展和治理的融合,民主就有了生活和事业的依托。在民主建设实践中,各级地方政府是主导者,人民群众是参与者。在这一阶段的民主构建中,人民群众参与的主要是与自己的生活或经济利益直接相关的事业,这种参与明显局限于基层和地方;而对于间接相关的诸多公共性问题(通常也更为抽象和宏观),人民群众则大多处于“被代表”的状态。因而,要真正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就必须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更为广泛的公共性问题上(比如,立法、创制、公共决策等领域)享有切实的民主参与权利。民主发展到这个境界,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人民的主体地位就得以充分彰显,民主的本质也得以充分体现。就此而言,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民主在整合性民主和发展(治理)型民主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而走向完善的必然环节和结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过程人民民主构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等方面。比如,在人大制度建设方面,推进了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本级人大代表机制、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制度;在人大立法工作中,大量的立法联系点建立起来,使人民群众的意见可以直达国家立法机关;人大代表工作站的建设,方便了民众表达意见和诉求。又如,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方面,完善了民主党派中央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实施专项监督、直接向党中央提出建议的制度,协商民主在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中得以推进,实现了民主协商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在国家重大决策方面也开始了“网络问计”,把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在基层,老百姓通过村民、居民、业主代表大会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保障职工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维护职工利益。电视问政、网络问政让更多群众能够充分表达诉求和意见。[7]更为振奋人心的是,为筹备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党中央开辟了民众“建言献策”平台,使党中央与广大民众有了直接沟通的渠道。而党的二十大则规划了到二〇三五年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的发展目标,明确将从“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建设和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