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当代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构建逻辑论析/梁承碧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梁承碧 日期:2023-03-24 09:32:57
阶级政党重大使命的关联。事实上,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后明确认识到,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对此,邓小平同志曾进行过充分的论述。他一方面强调“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4]254-255;另一方面把这个中心任务与民主构建结合起来,形成了“调动积极性是最大的民主”这一著名论断[4]242。此外,他还明确指出这种民主的“管用”性质:“中国正处在特别需要集中注意力发展经济的进程中。如果追求形式上的民主,结果是既实现不了民主,经济也得不到发展,只会出现国家混乱、人心涣散的局面。”[4]284鉴于此,本文认为,实现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与民主构建的关联应该构成人民民主构建进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人民民主的构建实际上应该分为三个环节,即“创造国家”“建设国家”和“进入国家”。
  当然,结合当代中国政治的具体语境来看,人民民主构建三个环节的理论意蕴应该这样来解释——“创造国家”意味着中国人民通过共产党的领导进行民主的基础性构建。中国共产党把中国人民组织和团结起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既是“人民社会”的黏合剂,也是国家的结构性支柱。这就决定了在当代中国民主构建中,党的领导是政治前提,党主导国家构建,同时也主导民主构建,实现了国家构建与民主构建的相互嵌合,如同硬币的一体两面。这体现在国家根本制度上,就是中国共产党成为国家的领导核心,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作为人民主权原则载体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党的主张必须通过全国人大才能转化为国家意志。以此为根本的一系列国家制度的构建为当代中国人民民主的构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建设国家”意味着以民主参与方式组织人民群众参与各项建设事业。中国共产党建政后必须组织和带领人民群众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创造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为此,必须采取民主的组织形式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是需要找到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的民主形式。显然,这种情形下的民主不可能是纯粹的形式民主,而是必须与具体事业相融合的、具有经世致用性质的“管用”的民主。“进入国家”则意味着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尤其是要侧重在更具公共性、广泛性的层面和领域汇聚民意民智、提炼政治共识。真实的人民当家做主是民主的本质和核心,当然也是人民民主发展的理想状态。这种理想状态是建立在国家自主、经济生活丰裕、人民参与意识高涨等基础性条件之上的。为了保障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政治生活,使其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就需要创造一系列的制度和平台。为此,必须充分发掘和开拓国家制度中的民主空间,大力引入当代科技的新成果,以丰富多样的、人性化的渠道和平台,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切实地享有各种政治参与的机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政治人”。
  “创造国家”“建设国家”“进入国家”三个环节各有侧重点,又是累积性叠加的,并指向一个理想目标——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下予以具体阐释。
  (一)“创造国家”——构建整合性民主
  如前所述,“创造国家”意味着在党的领导下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