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领导干部“逃逸式”离职的防治之策/尤 杰 杜胜利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尤 杰 杜胜利 日期:2023-01-18 15:27:01
组织尚未发现自身问题或采取行动之前,试图以主动离职的方式规避组织审查监督,并对离职后的落脚点提前做好安排,实现个人“安全着陆”,具有时间上、手段上的提前谋划性。三是极强的隐蔽性。“逃逸式”离职的领导干部在任时往往善于伪装,抑或利用各种手段隐瞒自身腐败问题,欺骗组织,如采取在位时达成交易但约定离职后再兑现的“期权式腐败”,以及“影子公司”“影子股东”等隐性腐败,这一系列腐败行为给党和国家造成重大损失,但隐藏其中的领导干部自身不易被查处,因而得以顺利逃逸。这种极强的隐蔽性既预示着新形势下腐败的新动向,也是当前领导干部“逃逸式”离职防治的难点所在。
  二、领导干部“逃逸式”离职的现实危害
  领导干部“逃逸式”离职具有严重的现实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危害国家政治安全、造成巨额经济损失、损害党和政府形象三个方面。
  (一)危害国家政治安全
  领导干部“逃逸式”离职背后的实质是腐败问题,而反腐败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首先,“逃逸式”离职的主体大多是单位或部门的一把手,抑或是占据重要岗位的单位成员,其“逃逸式”离职引发的政治风险很大,会危害国家政治安全。其次,“逃逸式”离职的领导干部利用掌握重点领域或重要岗位的权力进行权权、权钱、权色交易,腐化堕落,势必牵扯到其他的部门或领导干部,各类复杂利益交织,形成利益集团,危害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造成严重的政治隐患。再次,“逃逸式”离职的领导干部几乎都曾掌握重要部门或者关键岗位的权力,其基于自身职务便利,或多或少掌握一定的国家秘密或重要数据,随着全党反腐败斗争高压态势,这些人闻风而动,试图以主动离职等方式保全自身,更有甚者,为躲避制裁而选择出逃境外甚至直接叛逃,给国家和社会增添了不稳定因素,带来了一定的国家政治安全风险。[3]
  (二)造成巨额经济损失
  “逃逸式”离职的领导干部大多是单位或部门的一把手,抑或身居财务、审计、监管等关键岗位,因此,其逃逸后造成的损失较为严重,这直接体现在所造成的巨额经济损失上。在“逃逸式”离职的领导干部中,大多数人是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交织,但经济问题仍是最普遍的。一方面,是领导干部在位时的贪污腐败。一些领导干部利用在位时的职务便利和权力影响力,非法谋取巨额利益,之后由于担心腐败问题暴露受到制裁,继而采取主动离职的方式逃避监管,抑或直接携带巨额公款潜逃,给国家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另一方面,是领导干部离职后的腐败堕落。一些“逃逸式”离职的领导干部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余热,游走于政商“旋转门”之间,从事与原职务有关的商业经营活动,抑或通过说情、打招呼、违规操作来谋取巨额利益。更有甚者,一些“逃逸式”离职的领导干部离任后敛财更加无所顾忌、变本加厉,退休后的受贿数额是其在位时的数倍,严重损害市场活力,造成公私财产的巨额损失。
  (三)损害党和政府形象
  广大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的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公权力,其所作所为代表的是党和政府形象,而部分领导干部的“逃逸式”离职在社会上和人民群众中间造成恶劣影响,严重损害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