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习近平新时代改革理论的价值要义和当代境界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夏 行 潘相武 日期:2018-02-07 08:59:31
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率先探索构建面向服务业领域开放的制度体系,着力从传统贸易、金融、制造等领域的开放逐步向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新兴领域拓展,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焕发新的生机。“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改革必然伴随利益的深刻调整,但一定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改革发展的成果必须体现公平正义,防止被少数利益群体和少数人所独享。要聚焦公共服务的普惠均衡,持续深化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改革,构建“城乡同质、普惠均衡、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填平身份鸿沟,让新老市民从福祉增长中体会公平,在公平阳光下见证成果共享。要聚焦公平正义的司法保障,大力推进以司法人员分类管理、职业保障、推动省以下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为基础的司法责任制改革,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以立案登记制改革、异地办理居民身份证等为代表的便民利民改革,守好保障公平的底线,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大地。
  五、开拓了改革主体论的新境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改革主体论,是新时代深化改革的核心宗旨。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起点,也是推进改革理论创新的价值起点。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把我们党对改革宗旨的认识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在“为谁改”的问题上,强调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把握和处理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在“依靠谁”的问题上,强调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在“谁受益”的问题上,强调把改革举措放到实践中去检验,让基层来评判,让群众来打分。习近平总书记的改革主体论,明确了谁应该是改革的设计者和推动者,回答了“为了谁改革”和“谁受益”等问题。可以说,人民是改革的初心,坚持人民至上的改革观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是改革的基本立场、重要方法,也是改革的强大动力、深厚基础。
  只有最大限度地吸纳群众参与,最大限度地促进共建共享,才能确保改革始终拥有众志成城的民意基础,始终保持披荆斩棘的勇毅锐气,始终保有恒久的生命力。今天的改革难度更高、情况更复杂,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激发群众的创造力。要坚持问需于民,形成改革“最大公约数”。越往深处改,利益关系越复杂,思想认识越多元,个性化需要越强烈。在当下多变性、差异性趋势越来越明显的背景下,皆大欢喜的改革方案恐怕很难再有。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以最小的代价、最小的震荡啃下“硬骨头”,关键是要赢得共识、赢得支持。这就要问需于民,开门搞改革,提高群众的改革参与度和知晓度,增强群众对改革的理解度和支持度,形成改革“最大公约数”,绘就改革“最大同心圆”,既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又着力引导群众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理性表达利益诉求。要坚持问计于民,发出改革的最强好声音。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要真心诚意俯下身子征求群众的金点子,竖起耳朵听取群众的好声音,畅通群众参与改革的渠道,向群众求教,向专家讨教,让群众和专家广泛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