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推进权力清单制度的实施原则与方略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赵福生 荀一成
日期:2015-05-02 14:07:05
受限制,造成许多项目、资源在分配上不合理的后果。前一段盛行的履历造假、大吃空饷、公务员内定、冒名顶替、房姐房叔等怪象,无不来自权力的“后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讲政务公开时要求“五个公开”,不仅讲结果公开,还要把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实际上,管理公开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技术环节公开,通过这一公开,堵死有人利用技术后门悄无声息地在清单的墙上打出私利的“狗洞”的机会。
第五,关闭“旋转门”,去除政企之间的利益瓜葛。这里的“旋转门”是指政府权力插手微观事务,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转换角色获取利益的门。通过“旋转门”,资源分配权表面上被交接出去,但实际上又隐形化地被政府人员掌握和占有,实现所谓“事转权没转”“利转人也转”。为此,应剥离审批机构设立的各类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推动相关机构企业化改制,在改制后的相关机构引入竞争机制,实行违规审批问责制,依法消除隐形兼职。
第六,剔除“玻璃门”,构建监管规范标准。这里的“玻璃门”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监管中偷谋不正当利益的摸得着、看不见的门。应防止在公开政府权力清单改革中出现各种反弹、敷衍了事和猫腻行为。权力清单公开应有明细,不能只是公开审批事项而不公开相应的程序和时限要求,或者只公开了“大清单”,却通过“其他审批事项”等兜底条款,保留隐形审批事项,来设置权力的“玻璃门”。为此,首先,应将政府权力清单的公开纳入法治和责任轨道,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权力清单进行合法性审核。其次,对权力清单进行动态管理,不仅要惩治逾越权力清单的行为,更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进一步削减权力清单。再次,设置权力清单不能推卸政府服务职能,不能在削减权力的同时把应有的服务当成包袱甩掉。在具体权力机构内实行检查权、调查权、决定权、执行权分离设置,使各个权力在行使过程中程序规范、相互制约,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人员的随意性。
[注:本文是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领导干部掌握网上舆论斗争领导权的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14BXW023)、2013年度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专项项目“健全松花江水流域污染治理中的府间协同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3D085)的研究成果]
(作者分别系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领导科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王 惠
E-mail:ldkxwh@163.com
电 话:0371 - 639105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