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推进权力清单制度的实施原则与方略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赵福生 荀一成
日期:2015-05-02 14:07:05
还须包含政府权力运行的自我监测和纠错机制,对拒不纠错的,将行政问责上升为政治问责,使行政主体展开自我救赎。二是保证监督有体。清单还应包括外部救助体系,权力清单和运行图公开后,纪委、监察部门应当跟进,公布举报电话、网络监督平台,建立公众监督下的违规用权问责机制,在群众监督下严格依权力运行图行使权力。如果权力清单公开得不积极,公开程度不够,或者行政行为不规范,清单中设置的渠道通畅的监督体系将及时启动,对违法行政及时曝光和处理。三是保证申诉有路。如果权力清单设置或运行不合理,还应在清单中明确公民或是企业申诉的权利和路径。Web3.0背景下,建设维基政府,推行维基政务,利用好电子政务的信息化平台,建立网络监督申诉新机制,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把规范权力、电子监察与便民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四,权力清单需书写成为民服务的说明书。所谓说明书,是指对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步骤做出详尽说明的表述。一个完整的说明书不仅包含工具介绍的原理和操作细节,而且会对工具优点及应注意的事项和可能产生的问题做出准确描述。从根本上说,行政权力是为民服务的工具,推进权力清单制度与负面清单制度,就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政府揽在自己身上原本属于市场、社会和民众的权力完璧归赵的说明。一是说明权力清单的原理和细节。从原理上看,权力清单应体现依据国家宪法和法律,说明权力这种配置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机理;从细节上看,权力清单触及改革深层次问题,应说明公共权力的合法性来源、法理主体、权力边界勘定及政府权力运行的规范。二是说明权力清单注意事项。作为行政机关的行事标准,权力清单的内容具有一定的超稳定性,这也是权力清单的题中应有之义。既然“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那么,清单之内装有什么权力,就需要通盘的考虑。如此状态下的清单,要么边界因其包容性必然模糊,要么边界清晰而难免在发展中显露其僵化。从行政改革的大趋势看,简政放权将长期进行,权力清单也自然要适时调整、及时修订,这就可能会给权力膨胀或权力推卸打开空间。因此,依法推进权力清单制度还需完善程序,把好关口。
三、推进权力清单制度需完善“五经”
依法构建权力清单特别是及时调整权力清单,需要遵循科学程序、坚守治世从政之道。《诗》《书》《礼》《易》《春秋》这儒家“五经”与“四书”一起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深刻启示。如果把权力清单制度视为一部经书,那么,权力清单的调整就可以理解为统一标准“念真经”、建章立制“守好经”、依法规范“解真经”、政务公开“传真经”和追踪决策“修好经”五个环环相扣的阶段,经过完善权力清单这“五经”,真抓实改,深入推进权力清单制度发展。
第一,统一标准“念真经”。权力清单制度的成败在于其标准统一性。我国作为单一制国家,各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的权力配置应当是平衡的,无论是政府行政首长还是各部门,都是通过部门职能、岗位职责设置来体现的,是依据国家宪法和法律来运行的,因此,同级别政府或部门权力清单不能有大有小、忽大忽小。现在各地清单不一样、标准不统一,有处于制度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