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逆法治型领导方式中的人治思维现象及其治理路径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夏 行
日期:2013-02-28 15:37:03
依靠民主、结果赢得民心的目的。
2.破除人治思维,实现法治梦想,基础在于权力必须在阳光下运行。治官首在治权。权力容易“失范”,权力经常“越位”,权力喜欢“自肥”。规范权力运行,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将公权力活动的各领域、各阶段公之于众,随时接受各方面监督,这是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这里,重点有四个方面必须公开透明:一是行政行为必须公开透明。要全面实行行政行为公示制,政府行政机关通过向社会公开明示自己的职责范围、行政内容、行政标准、行政程序、行政时限和违法惩戒的方式,实行开门行政、阳光行政。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件,对事件缘由、发生过程、工作手段、处理结果等都要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告知群众,公布真相,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要探索领导干部公务活动开放机制,把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行使权力的活动情况置于公众的监督约束之下,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防止其滥用权力。二是党委权力必须公开透明。县一级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2010年,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的意见》,这对于规范党政关系、强化权力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县委权力要公开透明运行,必须抓住职权规范这个关键,摸清权力底数,编制职权目录,明确权力运行流程。套用一句流行的话,就是要编制并公布“权力清单”。在这个清单上,县委全委会、常委会及其成员,以及县委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一清二楚。也就是说,要按照“权力配置科学、界限明确、行使依法、运行公开”的原则和要求,正确处理好县委常委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科学配置和界定好县委权力,规定权力内涵和行使方式,确定权力行使范围,保证县委权力正确行使、公开透明运行,有效防止揽权、争权、越权现象。如此一来,哪些地方权力过于集中,哪些环节存在权力滥用和寻租空间,大家看得清楚;哪些是不作为,哪些是乱作为,权力是否越位,是否被滥用,也可以“按图索骥”。三是项目资金使用必须公开透明。政府的一个最根本的权力就是公共财政权。预算要公开,财政要透明,这也是公众最强烈的呼声。除了公共财政预算公开外,还可以率先在乡镇或农村基层探索实行项目资金使用公示制度,就是将公共项目或重大项目的建设标准、资金安排、使用情况、审计结果等明细账目在村务、政务公示栏中公示,并尽量细化,比如类、款、项、目。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群众有一把量到底的“尺子”,可以直接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督,防止公共财政的浪费,保证公共财政使用效率的提高。四是权力风险控制必须公开透明。每项行政权力都可能产生腐败。要针对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容易发生腐败的领域和环节,开展行政权力廉政风险评估管理,列出重点岗位和权力风险点,确定廉政风险等级,提出廉政风险防范措施,努力建立行政权力廉政风险评估防控机制。要一项权力、一个风险点建立一项制度,予以公开,接受监督,最大限度地降低廉政风险,减少权力寻租机会,提高权力运行质量,推动权力全过程、全方位地在阳光下运行。
3.破除人治思维,实现法治梦想,关键在于规范行政执法活动。行政执法天天发生,涉及各个领域,关系到每个群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