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精彩阅读

群体性事件的根因探析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王二平 日期:2012-01-12 11:19:47
因素组合而失误。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安置水库工程移民的政策“忘掉了”在外上学和当兵的人,大面积推广种植某种经济作物却忽略了市场因素。某地一些农民上访反映土地承包中的问题,接待人员说没有相关政策。农民质问,那某某年的政策规定还算不算数?工作人员才想起,几十年前是出台过相应的政策。这都是例证。
  问题还不止于此。前面说的还只是个体的知识基人误机制。在公共管理实际中,管理失误发生的机制就更为复杂、更为隐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心理学家司马贺的有限理性理论根据要解决的问题的结构化特征,将问题分为两类。所谓结构化,是指能否用有限的规则确定问题各个要素间的关系。一类问题的结构良好,存在唯一确定的算法解(满意解)。这类问题称做算法问题,基本上属于不多的物理问题。另一类问题的结构不良或非结构化,没有唯一的满意解,只有不同的人在不同条件下的各种可接受解,只能采用启发式(依赖经验)策略,寻求种种可接受解。这类问题称做启发式问题,大多数公共问题都属于这一类非结构化的启发式问题。有限理性理论还指出,解决问题的过程包含两个心理成分——价值判断和手段选择。价值判断指对所有考虑到的要素的效用或重要性进行评估,手段选择指解决问题可以采用的措施和策略。在解决问题中,价值判断总是先行,并且制约手段的选择。大多数公共问题都属于非结构化问题,影响因素颇多,远超出人的认知能限,在解决问题中就可能发生失误。
  再深究一层。同一个公共问题,对不同的社会群体意义往往也不同。“社会群体”概念在公共管理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含义。在这里,只要存在利益差异,就可以分成不同的社会群体。不同社会群体对同一个公共问题可能有不同的价值判断,也就期望不同的可接受解。公共政策就像难调众口的厨师,无法令所有社会群体都同样满意。政策制定者只能采取启发式策略,简化问题的要素。如果将社会群体也同样简化,又隐含了失误的风险。如果同时要解决的不止一个公共问题,情况就更为复杂,更增加了失误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失误是难免的,今后还会发生。有些政策制定者似乎有这样一种观念——对于一个公共问题,自己认为好的解决方案,别人也一定会觉得好。他们对自己精心制定的政策信心满满,相信它会惠及全民。这等于是将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可接受解当成唯一的满意解强加于民众。有了这种观念,将复杂的公共问题过于简单化,自然想不到还有利益受到损害或漠视的社会群体。管理实践也证明这种观念会处处碰壁。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可为民众普遍接受的公共政策,应当在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间求衡,即所有相关社会群体的利益都要顾及,但都不可能最大化,而且求衡的原则也要为各社会群体所接受。
  四
  认定公共政策失误和不当行政是群体性事件的根因,也不是为各地党政部门开脱。群体性事件还暴露出另一个更危险的问题——制度设计的纠错机制并未完全发挥其应有功能。这可完全是各地党政部门故意而为的后果。
  人误难免,但可以将其影响控制到最低限度。管理失误同样难免,社会政治系统也有制度设计的纠错机制,将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失误的影响控制到最低限度。信访、行政诉讼、游行、集会、示威、舆论监督等,都是纠错机制的组成部分。然而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