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6月下期

新时代干部容错机制的实践困境与制度构建/朱红涛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朱红涛 日期:2019-05-31 16:18:01

   【摘  要】当前,干部容错机制面临实践困境,主要涉及干部容错机制的设计难题、干部容错与问责的张力以及干部容错机制的外部性问题。鉴于此,新时代构建干部容错机制,应坚持“三个区分开来”以及遵循“人民本位”“松紧适度”“励惩并举”原则,完善干部容错的制度设计,分先行预防、容错实施、后续跟进三个阶段,建立和健全教育引导制度、防错预警制度、澄清保护制度、容错免责制度、纠错整改制度、总结提升制度,系统性地确保容错机制高效运行。

  【关 键 词】干部容错机制;张力;外部性;原则;制度
  【作者简介】朱红涛(1972— ),女,中共江苏常州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9)12-0103-04

 

  伴随着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改革发展触及的矛盾层次越来越深、问题越来越复杂,亟须充分发挥干部的才能加以回应和解决。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构建起了压力型干部治理环境。在此背景下,一些干部为趋利避害、明哲保身而出现庸政、怠政、懒政现象,阻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高效推进。因此,有必要增强干部“作为失误”的可容性,构建起干部容错机制,引导干部更好地干事创业、推进改革。

  一、当前干部容错机制构建的实践困境
  (一)“松”与“紧”:干部容错机制的设计难题
  干部容错机制的设计,要破解“谁来容错”“容谁的错”“为何容错”“容什么错”“如何容错”等理论和实践问题,从而关涉容错主体、对象、目标、条件、举措等构成要素。其中,容错主体、对象和目标是干部容错机制设计须明确的前提,即党和政府针对积极从事改革发展探索但未达到预期目标或造成负面后果的干部实施容错,既激励他们放开手脚束缚、大胆干事创新,又正确研判和总结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探索性失误,它们的基本内容较为明确;容错条件和举措是干部容错机制设计的具体着力点,它们的基本内容尚不完全统一。事实上,容错条件的设定暨探索性失误的认定制约着容错举措的选取,因而成为干部容错机制设计的关键环节。根据对相关实践探索的梳理,当前各地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对容错条件形成了一些共识,如“法律法规未明令禁止”“不违背上级的决策政策”“经过正式的民主决策”“未非法牟取私利”等。这些共识性内容大多具有客观性,能够运用客观的方法精准认定。但对于一些主观性强、难以精准识别的容错条件内容,各地则未形成具体的共识,如“利于改革发展大局”“恶意串通损害公共利益”“个人主动采取措施补救”“个人已经勤勉尽责”“不可抗因素”等,并且缺乏对这些内容的具体认定标准和程序,从而制约了容错机制的有效实施。
  在干部容错机制设计中,设定的容错条件过松和过紧,均不利于干部容错机制的高效运行。一方面,容错条件过松,会使干部容错机制沦为一些干部乱作为的“保护伞”,他们可能在思想上失去底线、在行为上失去规范,将对探索性失误的宽容视为恣意妄为的筹码,打着“推进改革”“探索创新”“加快发展”的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