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4年第6期
新时代背景下领导干部全球胜任力的理念框架与实践进路/李 璐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 璐
日期:2024-11-19 10:12:45
他人观点和世界观,与不同文化背景者进行开放、得体、有效的互动,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2017年,清华大学发布《清华大学全球战略》,首次提出将全球胜任力作为其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之一。清华大学将全球胜任力定义为在国际与多元文化环境中有效学习、工作和与人相处的能力,主要包括认知、人际与个人三个层面的六大核心素养,即世界知识与全球议题、语言、开放与尊重、沟通与协作、自觉与自信、道德与责任。同时,清华大学聚焦全球胜任力培养,提供课程、工作坊、咨询服务、情境训练和在线学习五类全球胜任力发展支持,致力于提升学生在多元文化环境中有效学习、工作和与人相处的能力,为学生走向世界做准备。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近40年中,美国持续实施培养全球胜任力以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国家教育战略,将其作为保障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的一项重要国防战略。[3]
由此可见,尽管关于全球胜任力的概念各有不同,但其作为一种创新人才理念已经成为各国共识。进入新时代,全球胜任力不仅是教育使命的新维度,也是领导干部能力本领的新航标。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我们需要培养一批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工作能力的领导干部。通过立足中国、参与世界,一方面,为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在国际上推动本国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另一方面,为增进跨国、跨文化理解,推动国际合作交流和全球治理,实现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二、建构逻辑:基于历史传统的行动程序逻辑
全球胜任力构成要素复杂,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情境性、内隐性和适应性,如何在借鉴国内外全球胜任力理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中国自身的历史传统、价值立场和使命担当,建构起新时代领导干部全球胜任力的理念框架,是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目前,关于全球胜任力理念框架的探讨集中表现为三要素论和四要素论。三要素论将全球胜任力概括为知识、技能、态度三个维度,四要素论则在三要素论的基础上加入了价值观这一新维度。无论是三要素论还是四要素论,其实都是遵循模块要素逻辑来构建全球胜任力的主要框架。模块要素逻辑是从人力资源领域传统的胜任力思路出发,通过关键行为事件提炼出关键词,以期尽可能准确呈现全球胜任力的整体面貌。它的优点在于能够帮助我们较为直观、全面地理解全球胜任力的主要模块和构成要素,但其常常因为过于学理化、平面化、缺少推向具体实践与实际行动的导向等备受诟病。
有关全球胜任力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人力资源管理实践。1992年,巴勒姆与海默对亚欧地区跨国公司经理人进行一系列访谈,指出一名优秀的跨国公司经理人不仅需要具备全球胜任力,还需要将胜任力转化为实际行动。[4]全球胜任力在人力资源领域的管理实践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借鉴。在构建新时代领导干部全球胜任力的理念框架时注重实践导向,能将全球胜任力从学理解释推向具体实践。因此,我们在探索构建新时代领导干部全球胜任力的理念框架时也需要从传统的模块要素逻辑转向行动程序逻辑,赋予全球胜任力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先从个体修身做起,再到管理好家庭,进而实现国家善治和世界大同,体现出一种由小及大、由个体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