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1年12月下期
制度领导力的内涵意蕴与提升路径/何丽君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何丽君
日期:2022-01-26 09:15:38
假繁荣制度表象之中,外显为领导干部的制度制定冲动、制度执行偏差、制度评估缺位等。在错误制度政绩观的影响下,制度建设一定程度上存在制度内卷和制度异化等制度形式主义现象,制度演变逐渐从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演变为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制度执行中存在选择性执行、机械性执行、象征性执行等行为偏差。
(一)制度制定冲动
考核、巡视、督察等外部压力促使领导干部高度重视组织制度建设,以凸显政治担当与作为,从而外显为制度政绩观。在制度设计过程中,还存在着制度过繁过杂、制度条款简单抄袭、“走秀式”制度调研、“拍脑袋”层层加码、过于严苛地拟定制度条款、打造脱离实际的制度“政绩工程”等现象。在关注治理过程、忽略治理效能的制度内卷化进程中,不同层级的领导干部积极推进制度“共谋”,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制度协商与制定上,相互借鉴的制度规章层出不穷。在制度博弈中,某些部门或群体处于弱势状态,其利益诉求难以被关注与体现;关键条款的修订并未经过科学充分的调研与必要性、可行性分析,也未真正听取各方意见,多为揣摩领导意志的体现;制度建设以满足领导意志为第一要义,把上级领导满意与否作为制度建设的唯一尺度,未坚持政治性与人民性、价值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统一,未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未充分考量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
(二)制度执行偏差
制度执行者倾向于采取一定的制度执行转化工具,将制度执行由困难向简易转化、由对己无利向对己有利转化。调研结果表明,在制度执行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机械性执行、象征性执行和选择性执行等执行阻滞现象。在机械性制度执行过程中,领导干部更倾向于教条式制度执行,制度执行标准与尺度宁愿过严不愿过松,以刻板僵化地遵循制度展现“积极”作为。在象征性制度执行过程中,领导干部通过制度执行留痕等形式证明自己在执行制度,对制度执行效果却并不在意。在选择性制度执行过程中,领导干部采取差异化的行为区别对待不同对象、不同情境,为制度的执行留有弹性空间。
(三)制度评估缺位
在制度领导力中,一些领域的制度效果显现迟缓,或是效果难以准确评判,制度建设缺乏系统、科学的评估体系。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上级组织严厉查处制度实施中的漏洞与不足,通过检查会议纪要、信息化大数据等方式考核制度执行状况,营造高压态势,凸显制度权威;下级组织通过会议纪要、图片等方式为制度执行“留痕”,以保护自我、应对不可预知的潜在风险。秉持“痕迹主义”的制度评估过于关注制度是否制定、是否执行,而忽略制度制定与执行的实际成效,忽略制度制定者与执行者之间的有效沟通。过繁过杂、层层加码的制度使得基层干部不堪重负,但其并未触及和有效化解深层的治理难点,使短视治理行为充斥于社会治理之中。
在约束(巡视督察)与激励(提拔选用)的双重压力情境下,地方治理逐步演变为围绕制度制定、制度执行与制度监督开展工作。各级领导干部通过目标层层加码、过程精准留痕等办法应对纵向督察与横向竞争压力,在维护表面制度权威的同时偏离了预期治理目标,制度系统的演化路径呈现封闭的内循环态势。在制度领导实践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