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11月下期

社会资本培育与基层社会治理秩序的形成——基于韩国新村运动的案例研究/李 博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 博    日期:2021-12-22 10:10:10
运动第二年开始,在政府扶植下,农村各地纷纷建起了村民会馆,这个会馆就成为村民互动的公共场所,人们在会馆里讨论公共事务、召开村务会议、确定村里的重大事项;同时,还在会馆里举办交流会、培训班、交易会,甚至其还作为农忙期间的公共食堂。农民通过活生生的社会管理实践体会到了民主决策和管理的真谛。同时,开展“和谐与爱护邻里运动”“社会互助运动”“讲道德守纪律运动”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人们的友爱、信任与合作精神。由于政府辅助,社会的民间组织越来越完善,由政府主导的由上而下的新村建设逐渐转变为民间自发的自我推动、自我主导的由下而上的自我建设。政府的角色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政府不再是主导者而只是引导者、协调者、服务者以及财政的支持者,建设的主体转为社区居民自身。韩国学者曾总结说:“新村运动既不是长官主导型,也不是民主主导型,可以说是官民共同促进型。”[2]
  (三)新村运动的成果
  新村运动是一场通过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运动,是城市化过程中对农村基层社会的再组织运动。新村运动重建的基层社会,缩小了城乡差距,振兴了城市化过程中凋敝的基层社会,不仅改善了韩国农民物质生活条件,也重塑了农民的精神面貌。更为重要的是,它使社会回归到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的位置,以一种新的官民协同的方式创新了基层社会的管理模式。
  在新村运动中,社会资本的培育激发了人们的参与热情,发挥了个人和集体智慧,通过民主讨论,齐心合作,社会精神面貌与组织面貌得以改善,基层社会在城市化、工业化的冲击下再次以新形式组织了起来,避免了社会的碎片化,提升了社区居民面对生存挑战的应对能力。它以社区居民为主体,重新构造农村微观组织体制,解决了基层社会非组织化、外部整合缺位和治理真空的转型期社会面临的问题。
  三、研究发现
  韩国新村运动是一项社会实践远远走在理论创新与理论总结前面的社会管理创新运动。在这一运动中,韩国政府确立了以基层社会为管理主体而政府仅为支持、辅助、引导的主导思想,创造性地重新界定了社会管理中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在重塑社会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政府的着力点在于运用各种手段培育社会资本,增强基层社会的行动能力,使基层社会由被动的管理客体转化为积极行动的管理主体,从而形成基层社会的善治秩序。新村运动推进的逻辑包含主导思想层面、政府手段层面、结果层面三个层面。在这三个层面中,社会治理秩序的形成与新的政社关系的确立是运动最终的目的,推动这一目标实现的核心正是社会资本的培育与发展。对这一典型成功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个发现。
  (一)社会资本提升了普通民众自我管理的主体精神与参与的行动能力
  在一盘散沙的社会中,人们缺少行动能力与行动资源,因而,人们不可能成为自我管理的社会主体,如何将原子化、弱小、缺乏行动组织资源的个人转化为具有自我管理能力、集体行动能力的社会主体,这就成为社会治理秩序形成的核心问题,社会资本正是将作为管理客体的基层社会转化为管理主体过程中的关键变量。社会资本是存在于特定主体间的信任、参与、合作以及组织网络资源,可以说是将人们结合起来的介质与黏合剂。将单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