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11月下期

社会资本培育与基层社会治理秩序的形成——基于韩国新村运动的案例研究/李 博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 博    日期:2021-12-22 10:10:10
  【摘  要】在韩国新村运动中,社会资本提升了普通民众自我管理的主体精神与参与的行动能力,社会资本是多元合作治理新模式形成及其顺利运行的前提,社会资本的成长有赖于一定的社会自由空间与恰当的政府引导。韩国新村运动带来以下启示:抛弃对政府能力的迷信,回避强势他组织的社会管理方式;培育公共精神,为社会治理秩序的形成建立内在的主观基础;培育真正属于社会自己的组织网络。
  【关 键 词】基层社会治理;社会资本;治理秩序;韩国新村运动
  【作者简介】李博(1970— ),男,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行政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危机管理、公共信息管理、行政管理思想史。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贫困地区县级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评估研究”(项目编号:19BZZ064)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1)22-0051-04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在回应现代社会管理挑战中,治理是一种超越传统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的社会管理新范式,是对传统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方式的变革。传统的管理方式是以政府为单一管理主体、社会为被管理对象的他组织管理模式。社会丧失了主动性与主体性,成为政府单向、从上到下、垂直作用、规制与命令的对象。治理方式则强调社会自身的管理主体地位,以社会的自组织为主,政府、社会组织、个人等同时作为社会管理的不同主体共同承担公共责任。对于社会的管理已不再是政府单主体简单命令、完全行政化的管控,而是不同主体间共同追求公共利益的相互协同,从而达到公共价值的最佳实现。
  我国在推动社会管理新模式的构建与转型中,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然而,任何管理模式的建立与运行都依赖于它存在于其中的社会与文化环境,特定的社会及其历史文化传统对制度的成功构建与运行构成了强有力的制约。我国长期以来是国家力量支配社会一切方面的“强国家—弱社会”格局。“社会运行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政治系统,其他系统处于被排斥的地位,因而其功能也被限制在最低的限度或者只是被动地起作用。”[1]在这种社会系统的关系格局下,政府独大,主宰整个社会的运行,社会其他系统的运行目标、方式、轨迹被政府决定,社会各类组织对政府权力高度依附。同时,我国社会当前正处于转型期,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迁,一方面扩展了人的选择自由,另一方面使社会原有的各种各样的共同体趋于瓦解。基层社会趋于原子化、无组织化或低组织化的生存状态,使社会的微观组织基础崩溃,丧失了集体行动的能力。在这种社会环境中,社会自身处于被抑制状态,力量弱小,缺少参与社会治理的资源与能力。这样,在我国社会现实的时空背景下,以社会为核心的多元合作治理面临着重重障碍,难以形成有效的治理合作体系。
  那么,在中国社会历史与现实的背景下,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构建中,如何推动基层社会从原子化、低组织化的状态走向充满活力的组织化社会?如何使社会作为管理的被动客体转为社会管理中的主动参与主体?在推动基础社会治理秩序的形成中,关键的变量是什么?这些都需要我们做出思考与回答。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本文拟采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