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1年11月下期
论当代中国民主的“双层构建”/梁承碧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梁承碧
日期:2021-12-22 09:57:55
构契合的民主构建和作为生活方式的民主构建。
从现实的民主化进程来看,当代中国的民主化是在新中国所构建的政治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新中国的政治制度是融入了人民主权原则并侧重于国家构建的制度。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以中国共产党为中心支柱、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构建的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两个层面:强调党的领导的层面,比如单一制的国家结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党领导军队的国防体制等;强调民主性的层面,比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这是当代中国民主的初步构建。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替换计划经济体制重塑了国家的经济基础,同时也开启了新一轮的民主化。这一轮的民主化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一方面,国家构建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发展,即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国家构建的完善;另一方面,民主构建侧重于发挥社会能动性,建设基层性的、生活领域的人民自治,最终实现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做主的平衡。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当代中国的民主构建形成了明显的“双层构建”。一方面是以新中国成立之初构建的基本政治制度为基础、与国家构建契合的民主建设,另一方面是基于社会能动性而推进的作为生活方式的民主建设。与国家构建契合的民主建设,目的是保证国家的政治整合和政治一统,同时又便于对复杂社会事务的治理,通过开发既有民主资源而发展民主,比如党的群众路线、党内民主、人大选举、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等,民主推进的路径主要是自上而下的。总而言之,是要构建一种以中国共产党为中心支柱的“整合性民主”。作为生活方式的民主建设,发源于广西农民自发创造的“村民自治”,其积累的民主经验被推广应用到城市社区自治建设、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尽管早在1957年就已经建立,但是在村民自治建设开展以后才得以普遍推广)。遵循这种横向扩展的路径,民主还有必要扩展到学术共同体建设等社会生活领域,以形成较为全面的民主的生活方式。
在这种“双层构建”中,契合国家构建的民主反映了中国民主的特殊性,成为中国式民主的个性所在;作为生活方式的民主则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民主的普遍性,成为中国式民主与世界其他民主实体的共通之处。
三、基于民主的“双层构建”深化对民主化问题的认识
对于颇具复杂性的当代中国民主化的解释,我们曾引进了民主构建与国家构建相关联的视角。从这一视角来看,就当代中国而言,国家构建是民主构建的前提和基础,国家构建在逻辑上具有优先性,民主构建必须服从于国家构建的需要——包括民主形式的选择、民主化进程的安排等,都要与国家构建的需要相吻合。这种观点解释了当代中国民主化运动的诸多问题,比如,为什么不能片面强调民主至上(实质是选举至上),为什么要优先开发既有体制内的民主资源,为什么民主形式的选择要与党的领导相协调,为什么民主发展的进阶节奏要服从于国家治理演进的现实需要等。不过,这种理论主要是分析了国家构建在逻辑上的优先性,反映了当代中国民主构建的独特性,但在反映民主的普遍性(民主是“人民的自治”观念)上就显得很不够了。因此,我们要比较完整地解释当代中国的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