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11月下期

论当代中国民主的“双层构建”/梁承碧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梁承碧 日期:2021-12-22 09:57:55
使选举民主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3]但到2001年7月,选举民主从村民自治到乡镇长选举这种“上推”的趋势就被中央叫停了。“上推”民主化被叫停的直接原因是其违背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乡镇长应该由同级的人大选举,乡镇党委书记应该由党内选举产生)。但从政治理论的角度来说,真正的原因是“上推”民主化有悖于当代中国既定的国家构建精神,即这一国家构建本身就是民主性的——既是按照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进行的,同时也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是二者的嵌合一致。当然,叫停选举直接“上推”并不意味着此后乡镇以上的民主发展的止步,只是发展轨道回归到既有体制内民主资源和民主空间的开发——以发展党内民主为主要途径,同时吸纳村民自治发展带来的民主推动力。此后的民主发展事实也让我们看到,着眼于体制内民主资源开发而显示出来的民主推进路径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比如,群众路线的践行、决策民主的发展完善,以及党的十九大以后协商民主的普遍推行,都是如此。同时,村民自治的示范效应在横向上的扩展仍被维持着,表现为选举经验向城市社区居委会选举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形成所谓的“基层民主”。党的十七大把包括农村村民自治、城市社区自治及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基层民主”纳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基本范畴,意味着对这一民主化路径的认可。
  由以上分析可见,当代中国的民主化完全不同于人们的理论想象,事实上形成了迥异的民主化路径:与国家构建契合的“自上而下”路径和“基层民主”横向扩展路径的组合。这两条路径也表明当代中国的民主构建呈现出两个性质相异的层次:上层的国家形态民主和基层的非国家形态民主。国家形态的民主发展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基本政治制度为基础和起点,服从于国家构建与领导有效治理的政治需要,在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探索和有序推进。基层的非国家形态的民主,其性质是基层民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自治形式,基层政权不能任意干涉民众当家做主,实际上构成了基层民众的民主生活方式。从民主化理论的高度,我们将这两种不同层次和性质的民主分别概括为契合国家构建的民主和作为生活方式的民主。可见,当代中国的民主构建事实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双层构建”景象。
  民主的“双层构建”扬弃了纯粹的“人民的自治”式的民主构建,是一种不同于历史经验的民主化创新。20世纪以来,中国民主化运动的主要经验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民主化思维模式就是选举从低层到高层的不断“上推”扩展,最终完成民主化——这种经验或思路可以用孙中山先生的“训政”理论来概括。所谓“训政”,是指在面临国民普遍缺乏政治意识和民主技能这种“文化困境”的背景下实现民主转型的政治建设方略,其基本原理是在进行政治文化改造的基础上模仿西式民主,具体途径是以县域为自治单位、以村治为起点推行地方自治建设,待县域自治建设完成即实施省域自治,待省域自治建设完成即实行全国性的大选,最终完成一党专政向宪政民主的转型。自民国以来,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大陆及后来台湾所经历的民主化实践经验就是所谓“训政”道路。从思想渊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