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1年9月下期
共生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溯源及赓续/王雪梅 教军章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王雪梅 教军章
日期:2021-10-19 11:25:15
会主义中国对世界抱以最诚挚的共生、共在、共进的包容合作态度,倡导从经济、政治到文化、社会、生态领域的全球性集体合作行动。作为共生思想的当代中国智慧结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充分体现为以下几个维度。
第一,文化的维度。共生思想尽管发轫于西方生态学,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同样蕴含着丰厚的共生思想资源,体现着共生的逻辑进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和合共生的厚重历史基础,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和合、大同、共生思想的智慧赓续。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古代先贤的共生思想中所彰显的共生智慧是我们宝贵的文化源泉,深刻启迪着当下的人们。在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过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一种更为文明和更具有深度合作意味的观念,提供了治理实践的中国方案。
第二,人民的维度。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者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将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还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是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全面融合,把个体的全面发展同群体发展、整体发展相统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的就是要为人民幸福构筑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创造更多机会、搭建更大的平台,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维度。
第三,世界的维度。马克思的世界交往理论认为,世界交往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自大工业阶段之后,民族国家交往路线遵循的是地理空间不断拓展的逻辑,即由内部交往而拓展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性交往。面对今天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包容开放的世界交往,有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世界文化交融、实现马克思主义提倡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利于将个人命运与集体命运、一国命运与全球命运、人类命运与自然界命运融合统一为生命有机体,求同存异、交流互鉴。可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现实性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赋予了具有中国智慧的价值目标和时代意蕴。
第四,实践的维度。正如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所言,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3]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只有得到有效的实践,才是其最终的归宿。蕴含共生思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实践方面主要有经济、政治、文化、伦理等路径。在经济方面,体现为“一带一路”倡议、经济合作、共建共享、合作共赢;在政治方面,体现为国家间的政治合作、重塑国际关系;在文化层面,体现为文明互鉴、求同存异;在伦理层面,体现为守望相助、共生共在的伦理觉醒。只有深刻认识共生思想,才能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转化为全球化的智慧与行动。
参考文献:
[1]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4:239.
[2]张立文.中国和合文化导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26-27.
[3]DRUCKER P. Management: Tasks, Responsibility,Practice[M].New York:Harper & Row Publishers,1974:6.
责任编辑 介明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