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9月下期

共生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溯源及赓续/王雪梅 教军章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王雪梅 教军章 日期:2021-10-19 11:25:15
了不同的逻辑思路,极富启发性。
  四、大同社会:共生的终极愿景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社会深刻体现了先贤对于和谐共生美好世界的憧憬。
  大同社会的价值目标可以概括为平等、诚信、互助、合作、共享等方面。大同社会的首要特征是大公,即要建立一个天下为公的社会,天下是所有人的天下,在财产占有、资源分配、人才选拔上主张权利平等。对待弱势群体,要予以政策倾斜,实现公平正义。正如孟子所说:“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大同社会讲求诚信仁爱,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所谓讲信修睦。儒家一贯主张仁爱,讲求仁者爱人,尤其是管理者,更应如此。孔子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孟子也指出:“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诚信、仁爱、正义是对人尤其是管理者的道德品性要求,这为和谐共生提供了道德基础。
  大同社会主张互助协作。墨家提出,“兼相爱、交相利”“有力者疾以助人”的互爱互利和“尚同”的平等原则。兼爱,强调人与人之间不做区别、不分等级地彼此爱护;交相利,指利不分彼此。墨子主张爱无差等,“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他强调,人要视自身能力、财力和修养状况,在物质和精神方面予人以帮助,使人摆脱饥饿和寒冷窘境,扭转混乱的社会局面。
  大同社会体现了共建共享的原则。在大同社会中,人们依据自身的特长从事相应的社会分工,各自担负相应的社会职能,各尽所能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实现人人皆有所终、所用、所长和所养的社会发展成果共享。大同社会追求平等,希望消除阶层、地位的差异,致力于构建全体人民和谐友爱的幸福社会,其中凝结的平等、诚信、互助、合作、共享等价值和建设和谐共同体的理想追求,与共生思想是相通的,为共生思想的当代构建注入了思想动力。
  五、人类命运共同体:共生思想的当代智慧
  共生思想内在体现和要求着主体地位的平等性、强互惠性、深入合作性、资源和成果的共享性、共进性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共生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创新性发展,它倡导在国家治理乃至于全球治理中不同价值观念、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国度、不同种族的异质性个体和群体之间抛却固有偏见和单边主义思维,转向开放包容、互利合作、共生共享的多边主义逻辑,增强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展开多领域的共生合作发展。共生智慧可以在国际安全、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生态治理等方面发挥化繁为简、凝心聚力、开放包容、互动互补、共建共享、共赢共进的功能,可谓是全球互连的“后相互依赖时代”背景下人类的最优选择,正在并将继续深刻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着共生体系的形成。它最直接地表明了富强起来的社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