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1年7月下期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困境与进路/耿 达 罗 婧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耿 达 罗 婧
日期:2021-08-30 12:00:01
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性与公平性的重要方式,而且这种高效、灵活、主动的供给方式契合了服务型政府的执政理念。要发挥“流动型”公共文化服务的优势,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在以下方面进行完善。一是改善“流动型”公共文化服务的设施设备。“流动型”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多年,硬件设施总量不足、设备老化落后问题突出。因此,要推动“流动型”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必须加大投资力度,增加流动文化车、放映车、舞台车以及其他设施装备的采购;及时更新和购置基层民众所需要的各类图书和音像制品,建立灵活机动的供给机制,提高服务产品的利用率。二是丰富“流动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内容。政府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时,要深入挖掘当地文化资源,结合地方特色,打造文化品牌,促进文化精品的生产。同时,各个乡镇可以进行交叉演出,增加文化节目的多样性,根据群众的需求,结合节日庆典,推出不同内容的公共文化服务,把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和文化服务送到基层群众身边。三是创新“流动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整合县域文化资源,发挥公共图书馆与文化馆总馆的中枢作用,通过分馆将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农村。同时,为了实现更加精准的供给,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采取“菜单式”“订单式”服务等创新方式,提前收集相关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按需提供服务。
(三)培育“内生型”公共文化服务
当前以政府为主导的“格式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已经在部分地方表现出适应性障碍,政府注重“送文化”,忽视“种文化”,使得农村文化发展的内生力量未被充分激活。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政府失灵现象表明,政府应充分挖掘当地资源,培育“内生型”的公共文化服务。一是开发利用乡土特色文化资源,实现服务供给内容本土化。广大农村地区涵养了许多有价值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这些具有特色的本土文化对于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增强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公共文化既有普遍性的基本文化需求,也有体现当地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因此,要深度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将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还要保护和传承好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弘扬,以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二是充分挖掘内生性人才资源,发挥文化精英的引领示范作用。文化能人和乡贤是基层文化建设的领军人物,文化能人是传统文化和民间技艺的传承载体,文化能人能牵头成立民间文化组织、开展文化活动,起着活跃农村文化的积极作用。他们以自己的经验、学识、专长、财富以及文化修养来参与乡村建设与治理,在公共文化传播和农村文化服务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因此,应积极挖掘内生性的人才资源,将文化精英聚合起来,发挥文化能人和乡贤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三是确立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推动基层文化自治,鼓励和扶持农村居民自办文化、自建组织。现阶段,农民文化参与水平整体偏低,农民个人文化资本积累不足。因此,要激发广大农民参与文化的建设积极性,首先,要加强农村教育的普及,提高基层群众的基本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以提升其文化参与的能力。其次,基层政府以及相关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