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1年7月下期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困境与进路/耿 达 罗 婧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耿 达 罗 婧
日期:2021-08-30 12:00:01
成本增加,并且为维持这些文化建设工程,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并没有收获良好的社会收益,从而陷入一种“低水平重复”的发展境地。
总之,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四大困境:一是由于城乡结构断裂,农村文化“边缘化”和“空心化”现象凸显,固有的文化根基发生动摇,价值体系瓦解,农民主体意识缺失。二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带有明显的行政逻辑,导致服务目标倒置、分工紊乱、效率低下以及自治组织行政化。三是公共文化服务供需错位以及政策执行异化构成的内卷化困境。四是供给格式化所带来的供给不足与供给低效问题。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路径
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应从整合“阵地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流动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内生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互联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四种路径出发,通过合理整合资源,优化服务供给方式,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引入社会力量,建立多方利益主体联合的供给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上下联动”“内外结合”的支撑力量。
(一)整合“阵地型”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是指由政府主导建设的公共文化设施,比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目前,农村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薄弱点,普遍存在功能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整合“阵地型”的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一是充分利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终端平台。利用国家制度供给和资源下乡的优势,以倡导公益文化为亮点,充分运用多功能活动室、舞蹈室、文化广场等场所,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营造百花齐放的氛围,通过引入社会力量、整合各方资源,有机地实现“文化+公益+便民”三项公共服务的融合,实现公共空间、产品、服务、人才的共享。二是加快文化阵地数字网络建设,推动文化信息共建共享。通过数字网络建设,改变过去固定资源不足的现象,使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数字网络在多个地方得以流动共享。探索将“全民公益”社会治理理念与“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理念相结合的路径,建立通畅的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渠道,实现供需有效对接,并以此作为提升文化服务质量的有力补充。三是引入社会力量,整合各方资源。通过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一方面,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为群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另一方面,社会力量参与能有效拓宽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人员、产品、服务渠道,提升农村文化服务能力。四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加强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的管理,制定服务规范,建立动态监测和绩效评价机制;鼓励退休人员、文艺团队参与农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管理工作,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正常运转、活动常态开展。
(二)完善“流动型”公共文化服务
“流动型”公共文化服务是“阵地型”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补充,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