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1年7月下期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困境与进路/耿 达 罗 婧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耿 达 罗 婧
日期:2021-08-30 12:00:01
错位,陷入服务机构空转与服务效能低下的效率困境。四是自治组织行政化。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基层自治组织承接了许多自上而下的行政工作,自治组织行政化倾向凸显,呈现出“强行政、弱自治”的局面。随着基层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基层自治组织虽然在制度层面是非官方的、不具有行政职能的自治组织,但在日常工作中要履行基层政府赋予的行政职能。由于有大量的行政任务要执行,基层自治组织的工作人员与群众的交流互动越来越少,不了解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没有很好地发挥自身作为基层群众与基层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同时,许多基层自治组织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完成上级的行政命令和考核,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供给方面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与“自治”的理念相背离。
(三)服务内卷化
公共文化服务内卷化是随着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扩大、投入资金的增长,其所获得的效果不显著或趋于停滞的一种状态,是社会发展的非常态现象。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人口流动愈加频繁,公共文化服务越向基层进一步延伸,所遭遇的困难与阻力也就越多。由此,国家向基层投入大量的资源,却难以获得显著的效果,陷入内卷化僵局。以政府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输入型供给方式,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居民的基本文化需求,但供给的标准化、单一化以及缺乏与群众完善的对话机制,导致服务供给与民众需求相脱节。同时,在压力型体制下,行政机构作为执行主体,会出现政策执行偏差,导致缺位、错位;基层自治组织的“自治”功能弱化,不能很好地履行承接主体责任;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文化生活“私进公退”以及价值观念的变化,导致组织主体和参与主体缺失。农村公共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外生动力未能实现本土化,造成“两边夹生,中间空心”的内卷化困境,加剧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3]
(四)供给格式化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环节。政府向广大农村地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一直以来都是建立在行政命令和责任机制的基础之上,习惯于单线条纵向供给模式。这种供给模式与群众的文化需求相背离,农民参与和感兴趣的程度不高,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条件、基础设施、人口规模等方面有着巨大差异,在政府以标准化、均等化为目标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时,很难考虑到地方文化的特性。公共文化服务格式化供给存在“时空错位”,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以传统的文化媒介为基础提供的文化惠民服务,比如放映露天电影、送戏下乡等活动,这些活动忽略了时代变化所带来的公共文化空间变革和文化消费结构改变。二是以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为主的带有城市文化要素的精英文化建设路线,忽略了一些知识文化水平较低的群众的文化参与能力和实际需求。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格式化供给模式缺乏与基层群众之间的对话机制,难以与基层的乡土文化紧密整合,最终造成供需脱节及供给不足与供给过剩并存的现象。同时,政府的格式化供给将民间力量排除在外,使得基层文化力量成长不足,导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生动力不足。此外,这种格式化的供给模式使政府的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