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7月下期

重构社会组织参与逻辑:社区专业治理内卷化的形成过程及破解路径/周 娜 张彩云 张必春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周 娜 张彩云 张必春 日期:2021-08-30 10:48:22
居委会不仅因权威性冲突“无心”协助社会组织,更因行政任务重“无力”协助社会组织。因此,在社区服务的压力下,社区居委会会变相转移行政任务,顺势让社会组织承担居民服务职能,演化出“撒手主义”趋势。笔者在基层调研时发现:在访谈某社区书记时,社区书记表示具体项目开展过程其不清楚,交给社会组织后,都是他们在做。后期在与社会组织负责人交流过程中也发现,项目开展完全是靠负责人自己的社会网络资源,他们自己策划了九场活动,最后邀请居民参与。社区除前期为其提供居民名单外,后期完全置身事外。
  3.考核指标高:社会组织采取权宜行动
  社会组织是带着政府“重托”进社区的。政府希望借助社会组织一方面转变自身介入社区方式,另一方面利用专业理念和方法转变社区工作方法、撬动居民参与。但社区居委会“无心”“无力”协助所演化出的“撒手主义”,使其开展正常活动都困难,更别提促进专业治理。因此,为完成政府考核任务、获取社会组织生存所需资源,社会组织会追求活动开展次数、居民参与数量等外在“物”的要素,激发居民参与意识、提高居民参与能力等内在“人”的要素则被忽略。究其原因,在于外在“物”的要素短期容易快速实现,且效果明显,更易于完成考核,内在“人”的要素不仅投入周期长,而且短期难见效果。
  (二)动员式参与:专业化治理在社区居民层面的解构过程
  居民是社区建设基础力量,是社区参与关键主体,但现实中,居民多处于“等、靠、要”状态。社会组织本应向居民输送专业理念激活居民参与意识,输送专业技术强化居民行动能力,但实际输入过程中,社会组织参与在居民层面遭遇解构,应然逻辑中应实现的居民组织化参与被动员式参与代替。
  1.专业化过度:居民从社区治理主体变为社区治理客体
  专业化过度的结果就是带来专业主义。从狭义角度说,专业主义指过度专业化和技术化而导致专业化向相反方向发展。目前,很多专业社会组织照搬西方社会工作技术,唯专业技术论,不懂得进行本土化改造,强行改变居民状态。具体表现为,社会组织想当然地认为居民不具备解决社区问题的能力,多把居民看作服务客体而非社区治理主体。笔者在调研中就发现,很多社区工作者认为居民发现不了社区存在的问题,也无法策划活动来解决问题,更多情况下是社区工作者以其所谓的专业手段直接代替居民表达需求、确定活动主题、筹集资源、组织活动,最后直接邀请居民参与了事。这不仅使居民失去了自我赋能机会,还会导致供需脱节问题。
  2.权威性不足:以物质激励诱导居民参与
  权威性是社会组织在社区顺利开展活动的前提。但受社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间权威性冲突的影响,社区居委会对社会组织的接纳度、宣传度并不高,社区居委会中介桥梁的断裂自然会导致居民对社会组织的认同度不高,参与意愿低下。因而,为吸引居民参与,很多社会组织在活动开展中会以赠送小礼品方式动员居民参与。动员式参与的实质是“享受主义”,其虽可以达到活动规模足够大、参与人数特别多、居民“获得感”十足的“繁荣表象”,但居民真正的参与动力并未被挖掘,当社会组织一撤出,居民参与立马就“萎缩&rdq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