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1年6月下期
建党百年巡视制度的历史嬗变与现实进路/黄志钧 朱忆天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黄志钧 朱忆天
日期:2021-07-28 16:15:25
内在发展动力。
第五阶段,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巡视制度的接续(1949—1956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明确纪委双重领导体制,启动整党整风运动巡视员制度,致力于运用专项巡视手段开展土地改革、清剿土匪、“三反”“五反”运动。党的八大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监察委员会,强调从制度建设和思想教育等维度构建包含巡视制度体系在内的反腐倡廉工作新格局。这一时期,国家政权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巡视、纪检、监察等监督体系架构基本健全并发挥相应作用。
第六阶段,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巡视制度的转向(1956—1966年)。随着部分地区阶级分化问题的演变,毛泽东同志提出了面向富、中农群体的“四清”运动,即采用巡视员(组、团)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但恰逢国民经济调整关键时期,社会主义教育巡视运动实际上并未全面铺开,仅有湖南、河北省委重视该项工作。实践表明,巡视制度有效实现了监督检查、指导督导、联系基层等功能拓展。
第七阶段,“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时期巡视制度的摇摆(1966—1976年)。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文化大革命”,党和国家政治监督机构及其职能逐渐消失,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受到阻碍。这一时期,党内监督工作遭到破坏,巡视制度建设基本处于弱化乃至停滞状态。
从确立领导全国执政地位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建设处于摸索与摇摆的历史时期,巡视制度建设继承并发展了新民主革命时期巡视工作经验的精髓,聚焦于社会主义改造和全面建设。这一阶段的巡视工作范畴相对宽泛,其功能定位为实现监督检查功能与推动社会主义改造“两手抓”。随着国内违法乱纪现象频发,巡视工作的重心开始转向安全生产、财政审计等专门领域,聚焦于政党建设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等核心问题。中国共产党遵循民主政治与廉洁政治相统一原则,在艰难前行中探索开展整党整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等,充分展现了监督检查、纠正偏差、联系群众等巡视制度的特征,为下一阶段重构党内巡视制度提供了先决条件和实践场域。
(三)重塑与嵌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巡视制度建设
从探索革命新路到开辟中国社会主义特色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实现历史辩证、制度发展与实践创新的多维互动。巡视制度在传承优良红色基因和吸取曲折摇摆时期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确立一种与国家改革理念和实践探索相匹配的党内监督制度体系。
第八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巡视制度的酝酿(1977—1982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立了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的社会主义建设任务。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旗帜鲜明地把党内监督放在首要位置,这为恢复、重建巡视制度注入了新的思想力量。党的十二大恢复并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纪委,实行纪检监察机构改革,但巡视工作未被正式提出。
第九阶段,改革开放以来至党的十四大前巡视制度的复原(1983—1992年)。这一阶段,党中央自上而下、分期分批开展全面整党,维护政治纪律,净化政治生态。1983年,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通《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提出县级以上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