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5月下期

积极领导力的内涵、价值与策略研究/史 磊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史 磊 日期:2021-06-25 16:37:41
研究框架为:领导自我(正能量积极领导特质与积极状态)—领导他人(积极关系)—领导组织(积极组织氛围)—积极结果,如图1所示。该框架包含了积极领导力感知(自我感知、他人感知、组织感知)与领导力效能(个体、群体和组织)两个维度。其中,领导自我体现了积极领导力自我建构和自我意识的过程,包括积极领导特质(道德品质和正能量等特征)、积极状态(心理资本等积极心理状态);领导他人指的是积极关系构建;领导组织指的是积极领导氛围与社会文化环境营造;积极结果指的是积极领导力发挥作用的积极意义,包含个体发展、组织繁荣与卓越绩效的实现。该框架既考虑了领导力分层分析因素,又综合了Luthans与Youssef建立的积极组织行为框架“积极特质—积极心理状态—积极组织—积极结果”[13],符合“过程—结果”这一积极领导力研究的基本逻辑。此外,积极结果的形成又促进积极个体和积极组织氛围的循环累积,形成螺旋式上升与发展。
  
  四、总结与展望
  
  本文对积极领导力研究范式进行了综述,通过对积极领导力的内涵、价值进行概括,丰富、拓展了积极领导力提升策略,建构了积极领导力“领导自我—领导他人—领导组织—领导结果”分析框架,探索建立了积极领导力特质、过程、行为和结果的一体化理论框架,从个体—群体—组织层面阐释了积极领导力感知与领导力发挥作用的过程。
  积极领导力作为领导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新兴概念与研究范式,具有独立存在的合理性与价值,但积极领导力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缺少权威的积极领导力定义与研究框架。虽然Camron等学者对积极领导力提升策略和积极领导力研究框架进行了探索,但还没有形成认识较统一、较权威、普遍适用的内涵。二是缺少系统理论与分层分析技术。积极领导力理论没有全面考虑分析层次的问题,通常采用横截面研究方法,动态因果关系少且更为关注领导者个体,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组织成员对领导过程的随机记忆,而不是对具体的积极领导事件实施观察,纵向研究尚属空白。此外,在测量工具上,只有Camron开发了积极领导力自评量表,熊克寒等关于积极领导力测量的量表都是对Camron量表的修订,缺少较为权威和具有多领域适应性的量表。三是研究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不够。关于积极领导力前因变量的研究缺少系统理论支持,研究具有随机性;关于积极领导力结果变量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有关积极领导力作用机制的研究有待加强;关于积极领导力所产生的积极效应与消极效用的综合化研究应加强。此外,理论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现在积极领导力研究多依托于情绪拓展—建构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积极组织行为理论等,应加强系统理论整合交叉探索研究,同时加强跨文化背景下积极领导力的实证研究,丰富积极领导力的实证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卡梅隆.积极领导力[M].张西超,胡婧,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熊克寒.积极领导:一种新型领导范式[J].领导科学,2012(17):33-36.
  [3]闫艳玲,周二华,龙立荣.积极领导理论研究综述[J].领导科学,2013(31):46-48.
  [4]罗兴鹏,张向前.积极组织学术新趋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