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1年3月下期
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变迁中的结构逻辑与历史思考——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唐琦玉 彭春瑞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唐琦玉 彭春瑞
日期:2021-04-25 10:52:01
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的公务员在工资收入、职务晋升等制度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基层公务员的发展空间相对较小、晋升较困难成为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首次修订正是党和政府为了解决这些难题而做出的重大调整。就利益因素来说,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长远收益明显大于制度变迁的成本,这不仅符合国家的利益,还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干部队伍作为党和国家各项政策方针的执行者,这支队伍素质能力如何,将直接影响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开展。从干部人事制度变迁的历程来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总是随着人民的期待和人民的利益而不断完善,选拔信念坚定、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和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是干部人事制度不断改革的内在要求。就思想观念来说,正是不同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干部队伍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和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各项改革才得以顺利进行与全面深入。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同志强调党和人民需要“又红又专”的好干部,凸显了高度的政治回应性。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干部“四化”方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拉开序幕。世纪交替之际,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得一大批高素质的年轻干部得到培养,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大大增强。其后,在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干部人事管理体制愈加科学和健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行了新的理论阐释和实践部署,提出了新时代的组织路线和新的好干部标准及其相关的配套改革目标,干部人事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二)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
制度断裂与关键节点:干部人事制度变迁中的重大事件。历史制度主义的历史观意味着它致力于发掘重大政治事件和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关键节点既是时间概念,也是事件概念,是一种事件的时间观。[2]历史制度主义认为,关键节点理论突出抓住了历史事件发生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在这个时期,制度运行存在多种可能的更新、修改或改变的方向。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在历史变迁中至少存在三个关键节点,在关键节点之后,干部人事制度并没有停滞和静止,而是发生着缓慢但持续的变迁,具体表现为层叠、偏离和转变的范式。一是1980年邓小平发表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成为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二是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出台,标志着我国干部人事管理步入了法治化轨道;三是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改革进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按照历史制度主义的阐释,具体到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的变迁范式,主要体现在:改革开放之初,党和国家通过增量改革的方式,将市场机制的核心要素和西方成熟的文官管理经验融入已有的干部人事制度,对现有的制度进行修改、校正和补充,这种缓慢层叠的变迁模式最终导致新的制度慢慢覆盖旧的制度,《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出台正是如此。进入21世纪,党和国家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则形式总体保持稳定,但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改革与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