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2月下期

邻避事件的风险演化机制研究——以M市P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为例/陈 辉 柳泽凡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陈 辉 柳泽凡    日期:2021-04-01 17:01:39
织性。高度情绪化。在邻避问题的风险演进过程中,群众的情绪对象逐渐从邻避设施转移到政府决策过程,不满情绪在政府不当回应中逐渐积累,并在聚集过程中相互呼应和激发。弱组织性。在数万人联合签名时,因为有环保志愿者的组织,签名活动保持着秩序;规划地现场的小规模抗议也有一定的组织性。但在成千上万高度情绪化的群众自发聚集后,邻避行动的组织性处于较弱水平。高度情绪化和弱组织性大大降低了政府与聚集群众现场沟通的有效性,事态更容易因为少数人的过激行为而升级甚至暂时失控。
  M市政府依法处置并控制局面,秩序逐步得到恢复。5月11日下午,M市政府通报了“5•10”事件始末,在宣布依法处置违法行为的基础上,就群众关心的问题做了回应。这是市委市政府首次公开正面回应该问题。此后,有关部门重启项目论证,邀请群众代表考察外地垃圾焚烧项目,并缩小项目用地面积,缓解群众邻避情绪。
  从当初群众的高调公开反对、发生邻避冲突到现在的项目基本有序推动,P项目事件中邻避危机的有效化解,既得益于政府有关部门的后续应对策略,又与民众情绪在邻避冲突中得到释放后趋于平静和理性有直接关系。
  三、风险演化的动力机制
  理解邻避冲突的风险演化,除了要分析冲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还应关注环境风险转化为社会稳定风险的动力机制,探讨哪些主要因素影响着风险的消长,并考察这些因素发生作用的方式。从根本上说,推动邻避事件发展的最核心因素是不同主体的行动,行动者将不同因素汇集并凝结在一起,导致事件升级和爆发。P项目事件中,有三类主体的行动从不同维度推动着事件升级和发展,分别是敏感群体的风险感知及其联合行动、媒体的风险传播和动员、地方政府的应对方式。
  (一)敏感群体的风险感知及其联合行动
  公众的风险感知具有“先觉”与“后觉”的差异。“先觉者”提前感知风险,形成邻避态度并传播风险信息。“后觉者”接收风险信息形成邻避态度。在P项目事件中,风险感知的“先觉者”主要有三类群体:已经在当地购买或准备购买商品房的业主、全市已建垃圾处理厂附近居民、当地环保志愿者。
  区分风险感知中的“先觉者”与“后觉者”,并非单纯说明不同群体对邻避设施形成风险感知的时间差异,而是为了强调敏感群体在邻避事件发展初期扮演的关键角色。敏感群体提前感知邻避设施的风险并积极采取行动,在邻避事件前期发挥着关键的动员作用。进而言之,在邻避事件中,敏感群体的空间分布并不完全符合接近性假说——该学说认为:居民的邻避态度与邻避设施距离成负相关性,即距离越小,邻避态度越强烈。在当前中国各地邻避事件中,业主群体已经成为重要力量,越来越多的小区居民代表在反对邻避项目中表达着自我声音。出于对房地产价值和生活环境舒适性的考虑,小区业主或投资者比村民更善于多渠道获得信息并敏锐解读,从而较早形成风险感知。他们首先感知并传播风险。一些业主组建QQ群,参加宣传活动,其联合行动有利于提高邻避群体的行动能力,其通过签名活动和听证申请有组织地向政府表达诉求。业主群体在邻避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最重要作用并不是影响政府决策,而是通过其言论和行动,将邻避问题转化为公共议题,在赢得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