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12月下期

数据空间域行政管理理论的哲学向度构建/褚尔康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褚尔康 日期:2021-01-22 16:51:20
据空间体系结构,以数字信息形态处理方式解读行政管理理论,其重点演变为通过“代码”的编辑和抽象形成概念性的研究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的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由模型和控制论所支配的信息和符号的时代。在这种新的逻辑分析工具视野中,行政主体做出的行政行为将被抽象为数据产生、储存、分析、处理的流程处理过程。传统基于文本层面的信息空间结构处理模式已被基于数据结构的处理模式替代。行政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和任务在于对分散性和异构性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信息要素的编码和抽象传播过程中实现信息在不同实体之间的有效流动和传播,进而实现政务数据资源的有效获取和资源价值的增值。由此可以看出,在数据空间结构中分析和解读行政行为,更加关注的是数据的处理过程,而不是数据资源本身。对行政效率和公正价值的追求,必然带来对行政数据价值的深层挖掘的现实需要。在行政行为的外部功能方面,作为一种调控机制和手段,通过行政机关数据资源的计算性,使得管理对象能够在这种空间范式运作下实现科学的路径选择。通过行政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实现向社会提供全方位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目标。
  二、数据空间域行政管理行为特征向度
  从信息哲学视角分析行政管理活动,政务信息资源的使用是将信息特别是数据资源作为一种“原材料”生产的对象,通过模型化的处理工具,从而有效实现信息价值的提炼和挖掘过程。基于抽样性的数据结构处理模型成为行政信息管理的重要途径,理想化的数据信息处理模式的模型设置在于忽视了计算的资源和效率性问题。但是在大数据模式下,数据的规模性和彼此间的弱关联性特征,使得数据空间域行政管理活动必须面对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获取有效信息集,并以此为基础实现有效数据信息模型构建等问题。
  (一)从物质模态向数据模态的主体向度转换
  现代行政管理哲学在对主体性特征研究过程中,往往设置了“行政人”假设。对外部各种信息所做的接受、处理、储存和外部性的选择过程,对事物的信息化抽取过程,提升人们对于外部世界的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数据空间的建构是对特定信息环境对象携带有用性信息资源的构建过程,是从人们认知的世界中抽取信息并使之符号化,进而通过储存、组合和加工实现信息空间化的过程。从信息空间向数据空间转换,本质是对于分析对象从物质模态向数据模态的主体转换,是从建构性的视角对信息和知识进行分析,由各种真实实体中抽离产生的信息重组后的结构体系成为一种新的实体性存在,从而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观念和体验,以及更为新颖和独特的方法和模式,即一种“数据库化的社会”的理论逻辑范式。按照上述逻辑分析模式和研究视角,从数据空间的主体要素形成看,行政行为无论是内部管理还是对于外部治理,其作用过程本身就是对实体数据和信息提取的过程,实现政务信息资源从海量无序信息变成可利用有序信息的转变。这种研究范式取代了传统以实体为物质特征的研究模式,更加突出强调在抽象数据对象中所蕴含的信息价值,从而完成了数据空间行政行为从物质模态向数据模态的主体向度转换。
  (二)从具象模式向抽象模式的客体向度转换
  在信息空间中,主体向度从物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