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0年9月下期
中国场景下政治忠诚领导力的内涵与提升探要/沈纬辰 徐春艳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沈纬辰 徐春艳
日期:2020-11-03 09:20:32
,采取的政治忠诚领导策略有所不同,可以在不同层面形成互动,从而增强政治忠诚领导的效果。
二、当前提升政治忠诚领导力的短板分析
提升政治忠诚领导力的关键环节在于,界定对政治忠诚领导负有责任的主体,责任主体具有实施政治忠诚领导的动力,责任主体具有保障政治忠诚领导的能力、手段和策略。然而,从这几个方面看,由于认识、制度和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导致政治忠诚领导的责任主体缺位、政治忠诚领导的内生动力不足、政治忠诚领导的影响力受限。
(一)政治忠诚领导的责任主体缺位
政治忠诚包括内在的价值取向以及外在的行为表现。政治忠诚既可以看作是工作纪律,也可以看作是职业伦理。当前更多的是将政治忠诚当作基本的政治纪律,界定为公职人员本人的责任,并未明确为领导的责任。政治忠诚作为一种行政伦理,一方面来源于公职人员的自觉,另一方面来源于领导的作用。仅仅将政治忠诚看作政治纪律,实际上是忽视了领导的作用和责任。
尽管在《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明确规定“各级党委(党组)要全面履行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领导责任”,实际上党组织负责人也承担了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培育领导干部政治忠诚的责任,直接上级在政治忠诚上的模范带头作用也在客观上对下属的政治忠诚发挥了领导作用,但是在行政管理实践中,对政治忠诚领导负有责任的主体的界定实际上是比较模糊的。可以明确的是,从党建和党管干部的角度来看,各单位的党委、党支部、党组负责人对于本单位公职人员的政治忠诚负有责任,但直接上级对于下属的政治忠诚领导是否负有责任规定得较模糊。政治忠诚是工作动力的来源,是执行力的保证,从实现组织目标的角度而言,仅仅将单位党委、党支部、党组主要负责人作为整个单位成员政治忠诚领导的责任人的界定是不够的。
(二)政治忠诚领导的内生动力不足
无论何种领导行为,其领导行为和策略实际上是理性选择的结果。尽管从理性的角度看,一方面,理论上道德是个体工作的动力,同时还可以感染身边的人,因此,无论是基于公共服务动机主动制定的工作目标,还是在压力体制下被动摊派的工作任务,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减少犯错,理论上各级领导应该有动力进行政治忠诚领导。但是,从结构上看,在政党嵌入行政组织的整体结构中,政党高层、基层党组织、党员、行政组织、公职人员之间存在多重委托—代理关系。[6]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和利益诉求的差异导致政治忠诚难以自发自动地产生,而各级领导应当肩负的政治忠诚领导责任也难以自发地履行,进而导致政治忠诚领导的内生动力不足。认知决定行为,除了制度上的原因,政治责任的淡化、对激励的重要性认知不足、领导力理论无用论倾向等,是政治忠诚领导内生动力不足的认知原因。笔者在进行实践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尽管有一些领导干部承认领导能力和下属工作积极性对于工作的重要性,并对内在规律的认知有一定的诉求,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仅仅关注怎么完成一个具体任务,而不是如何激励下属去更好地完成任务。
(三)政治忠诚领导的影响力受限
政治忠诚领导影响力受限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政治忠诚领导手段相对单一,过多依赖于政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