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0年9月下期
中国场景下政治忠诚领导力的内涵与提升探要/沈纬辰 徐春艳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沈纬辰 徐春艳
日期:2020-11-03 09:20:32
【摘 要】基于西方政治忠诚领导力的概念内涵和中西方场景差异,中国场景下的政治忠诚领导力为领导集体采取一系列培育、引领行为和制度安排,促进公职人员接受、认同和内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忠诚观的能力。由于认识、制度和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政治忠诚领导力存在政治忠诚领导的责任主体缺位、政治忠诚领导的内生动力不足、政治忠诚领导的影响力受限三大短板。加强政治忠诚领导力,应弥补主体缺位,强化政治忠诚领导责任;改变认知误区,提升政治忠诚领导的动力;拓宽互动思路,增进政治忠诚领导能力。
【关 键 词】政治忠诚领导力;主体;内生动力;影响力
【作者简介】沈纬辰(1985— ),男,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理论、组织行为学;徐春艳(1986— ),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软实力、价值传播。
【基金项目】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诉求与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8YJC710079)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0)18-0068-04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只有增强党对各种政治现象的正向影响力,进而持续推动多元社会力量充分整合,才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因此,如何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就成为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值得深入探讨。以往研究多侧重从政党整体层面进行宏观建构,而对微观层面的探析关注较少。因此,本文认为,在政治领导力提升的宏观诉求下,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党组织的重要成员,应在政治领导力提升上有所作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本文试图引入和修正一种新型的公共领导力——政治忠诚领导力,系统论述政治忠诚领导力的逻辑基础、内涵、短板与优化路径,为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领导力和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忠诚担当精神提供新思路。 一、政治忠诚领导力的内涵
正如批评者对新公共管理思潮的批评一样,照搬企业管理中领导力类型的做法忽视了公共管理的场景特征,其解释力和说服力受到极大的限制。基于这种反思,王乐夫提出公共领导力的概念,期待用更加准确的公共领导力概念来描述公共组织中领导的行为风格和特征。[1]Tummers和Knies在西方场景下提出一种独特的公共领导力——政治忠诚领导力。[2]但是,中西方场景不同,且对政治忠诚的理解有本质差异,为此,有必要在中国场景下进一步界定和分析政治忠诚领导力,使之更加贴切中国公共管理场景。
(一)西方政治忠诚领导力的概念
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国家,“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传统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Van等人发现在公共管理研究中“(对政治人物)忠诚作为一种价值可能被低估”[3]。Gailmard和Patty将政治人物与公职人员之间的关系描述为委托—代理关系,政治人物(委托人)无法完全控制公职人员(代理人)的行动,那么政治人物要确保公职人员制定和实施令其满意的政策,可能就需要提升公职人员对他们的忠诚程度。[4]Tummers和Knies认为,对于公职人员和政治人物而言,当公职人员持续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