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0年9月下期
区块链架构下的廉政建设:技术逻辑、风险管控与权力制约/金 华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金华
日期:2020-11-03 08:59:18
责任人,让责任人承担责任。
第二,防篡改机制。防篡改是保护数据完整性的重要手段,其目标在于防止数据被非法增加、删除或使用,保障数据完整性、真实性。公职人员若想要篡改区块链中的信息,必须掌握所有数据节点的51%,否则,就无法修改区块链中的信息。这也就使得区块链信息相对安全,避免了随意篡改区块信息。
第三,共识机制。共识机制是区块链安全机制的基础,基于分布式技术、密码学、博弈论等形成的相互制约机制,有效实现所有节点的共同参与、相互认可,避免了领导干部单节点主观“霸权”,创造了相对民主的监督网络体系。所有节点基于共同认可、一致理解,达到参与主体利益的最大化。
第四,共监管机制。区块链共监管的关键是各参与节点共同治理、共同监管,其本质是分布式自治。分布式自治突破了传统科层等级制、中心权威化的监管模式,是基于区块链分布式网络与开放透明的共识机制,达到无人监管、无人管理的自主运营状态,即不再依赖实体机构的监管。通过全网透明化监管构建一种网络安全秩序,实现了每个节点都是参与者、贡献者,同时又是监督者、管理者。
(二)数据铁笼:区块链驱动反腐倡廉的技术逻辑
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及数字时间戳技术可实现公权力运行数据完整留痕,可追溯机制保障了留痕数据全程可溯源、动态可监察。把权力关进数据铁笼,首先要保障权力运行各个环节的数据上传并记录。区块链上多个节点共同参与、共同监管,防篡改机制则保障了数据不被隐匿或篡改。一旦数据经过验证并添加到区块链,就会被永久地存储起来,并以区块为单位进行数据存储,区块链固有的时间戳功能可以记录创建时间。区块随着权力的运行,每隔一段时间自动生成,并有效记录了经过验证的、区块创建过程中权力运行的所有记录。新区块一旦链接到区块链中,便难以更改或删除。信息的篡改需要控制系统超过51%的节点,这在开放系统下难度非常大,保证了源数据可追溯、真实不可篡改,真正实现了权力数据处处留痕及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与可靠性。例如,政府的食品药品批准事项、各种款项账目将以更为真实的数据呈现在公众面前,权力运行更加透明化,降低了权力腐败的风险。区块链技术驱动反腐倡廉的技术逻辑是将公权力关进数据铁笼,以公共权力数据化、公共服务信息化、行政风险点清单化及权力运行自流程化实现政府透明化管理。
第一,公权力数据化。数据铁笼的本质是公权力数据化,实现每一项权力运行过程的透明、规范、可量化及可防控。既然是数据,便存在被删除、篡改、伪造的潜在风险,如何保障对公权力运行的全流程全方位追踪、监督及智能化管控?区块链在公共管理领域的落地化运用,从技术上保障了权力运行过程中的数据留痕、数据关联及数据智能分析,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公权力数据化,进一步实现了权力数据可公开、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
第二,公共服务信息化。区块链建构的数据铁笼,是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驱动政府公共服务公开化、信息化、透明化。首先,政府各部门信息系统嵌入区块链同一平台,以区块链共识机制促进数据交换与数据透明化,有效实现自然资源信息系统、法人单位信息系统及人口基础信息系统等各部门、各领域信息资源的汇聚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