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0年7月下期
引致单位内部争端的能力因素:基于达克效应的解读/崔金琳 何珺子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崔金琳 何珺子
日期:2020-08-24 15:56:27
。面对同一问题,思维简单者原本就容易局限于眼前而不求长远,排除更为新奇的想法与做法而思路刻板,对问题认知的简单化、片面化又会引致其陷入达克效应,更加自负地认为个人观点态度正确无误,他人建议想法狂妄无知、不值一提,在愈发自我感觉良好中更加排斥讨论与商议,矛盾争执也就在无形中升级。领导者进行疏导,要首先改变部分个体如此自欺自负的状态,若任由其沉浸于“想当然”中,就无法真正消解认知差异、能力差异。
3.越自负越无知。深入分析达克效应,不难发现,有限认知状态下的自我感觉良好甚至于自欺欺人,真正严重后果并非主观上打击他人、排除意见,而是彻底陷入无知状态,屏蔽理性与客观思维。对于这类人而言,其原本就水平有限而难以时时保持分析客观,容易想当然地主观臆断,一旦让其陷入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陷于简单化思维而不自知,就会更迷惑于眼前现象而屏蔽内涵实质,面对具体事物就会愈发感觉“问题不过如此”“情况就是这样”,嘲讽他人杞人忧天,彼此在争辩过程中也就无法保持冷静态度、理性思维,在先入为主的心理下就会始终将对方置于错误一方而大加排斥。这一敌对心理一旦与利益诉求相缠绕,则会表现出极端性、激烈性而难以平复。这也就意味着,化解单位内部争端固然要从矛盾本身着手,但其作用点却在于个人无知状态的消除,使其回归理性、谨慎状态,营造理性、平等对话的氛围,确保调节行为有着力点和实施基础。
4.越无知越无畏。对于无知状态的如此重视,正是在于个人一旦因为认知偏差陷入达克效应,就会因为自欺欺人、片面打击而言行无所畏惧。其不仅将个人的片面看法标榜至最优抉择而大肆宣扬,更会因为低估对方能力而一味打击否定,拒绝正常对话交流。因认识无知而态度无畏,因态度无畏而行为无度,更会因为行为无度而丧失最基本的底线原则,彻底陷入对峙状态。此时,争端就不仅是言语之争,而是行为抵制,以不接受、不配合的态度极端坚持,且不自知、不敬畏,始终感觉自己是为真理而战、正义而战,更觉意义非凡、价值显著。一旦如此,领导者的调适平衡就更为艰难,不仅涉及利益平衡、诉求融合,更要求态度修正、观点转变。
三、领导者化解单位内部争端之策
1.认识“动”之常态。领导者要想根除单位内部争端,就务必清楚矛盾产生的根源所在,认识到个体间的根本差异,以观点和视野的扩展而缩小差距、有限统一,确保起点相对一致而观点相近,至少不存在本质差别。首先,消除个人的盲目自信、自负感,以外界变化之迅捷、组织需求变化之频繁来警示个人,没有一劳永逸的“万能方案”,更无“想当然”的轻松任务,变化环境中唯有“以动治动”方能顺应趋势、把握时机。这必然要求个人的思维意识、眼界观点与时俱进,主动创新,善于在安稳状态有所预见而提前准备。这既涉及方案决策的预见性,更强调知识储备的超前性。其次,“变”之常态还意味着认知的不断延伸与调整。个人对于事物的认识、问题的分析不能局限于当下而自认为全面掌握,应该理性认识到暂时的把控只是阶段性解决矛盾争端,想要始终把握主动权,就需要培养超前意识。这不是个人凭空想象中的创新目标,更非为求“先进”而故意与众不同,而是基于当下已经实现之目标的拔高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