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0年4月下期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视角的职业高原与员工反生产行为关系研究/陈晓暾 党艺伟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陈晓暾 党艺伟
日期:2020-05-21 21:18:30
【摘 要】在资源保存理论基础上,探讨职业高原与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关系,以及工作倦怠的中介作用和工作嵌入的调节作用。对319份两阶段追踪问卷的分析结果显示:职业高原对员工反生产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作倦怠在职业高原与员工反生产行为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工作嵌入正向调节职业高原与工作倦怠间的关系,也正向调节员工工作倦怠在职业高原和反生产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工作嵌入水平越高,工作倦怠的中介作用越显著。
【关 键 词】职业高原;反生产行为;工作倦怠;工作嵌入
【作者简介】陈晓暾(1977— ),男,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创业管理;党艺伟(1996— ),女,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地区传统产业生态化研究”(项目编号:14XJY007);陕西省教育厅2018年度重点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新常态下陕西省轻工产业发展环境、动力及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8JZ011)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0)08-0086-04
一、引言 近年来,工作环境在先进技术和全球竞争等因素影响下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应对急剧变化的环境,组织结构变得更加扁平化,层级越来越少。由于纵向流动性较低,个体可能会在现有职位上停留更长时间,进入到职业生涯发展的一个停滞阶段,即职业高原。当前职业高原现象呈普遍化趋势,为组织和员工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管理并解决职业高原问题已成为当代组织十分严峻而紧迫的一项任务。
资源保存理论指出,当个人感知或面临实际的资源损失及威胁时,出于资源保护动机,个体会产生倦怠等压力反应,进而通过减少努力、逃避工作等方式努力将资源净损失降到最低。[1]处于职业高原阶段的员工会面临职业发展相关资源的逐步损失,想要保存资源的动机会使其消极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大大提升。因此,本研究试图探究职业高原与反生产行为发生关系的机制,以及工作倦怠在资源保存与员工消极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此外,本研究将引入工作嵌入作为调节变量,重点关注工作嵌入的“困住”特性对员工工作状态的消极影响。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职业高原与反生产行为
本研究认为,职业高原是指个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停滞状态,包括晋升概率很低及工作内容固化的情况,并采用主观测评对其进行量化。20世纪50年代初,学者们已开始关注职场中存在的员工负面行为,并针对某一特定的反生产行为(偷窃、缺勤、蓄意破坏等)展开研究。这些研究均独立进行、互不相关,忽视了个体单个行为间的某些共性。为了满足负面行为整合研究的需要,Robinson与Bennett于1995年从整体视角出发提出了“工作场所偏差行为”这一概念,各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出发纷纷展开研究。至20世纪末,反生产行为已成为研究员工消极行为使用最广泛的概念之一。
以往研究大多关注职业高原对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及离职意愿等个体态度变量的影响[2],鲜有考察其与工作行为变量的关系,但仍可以从已有相关研究中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