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0年4月下期
领导干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和舆论的方式方法/白 月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白 月
日期:2020-05-21 20:50:28
群众关切、满足群众合理诉求,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群众的不满情绪。
3.舆情应对处置不得力。政府是最重要的舆情处置主体,对舆情的传播扩散具有决定性影响。有的地方和部门舆情风险评估制度不够健全,对舆情风险底数不清,舆情发现力、预警力不强,对舆情生成演变规律把握不够精准。有的领导干部在应对舆情时常常手忙脚乱,对实际问题和群众诉求解决不到位。有的是“表态快,处理慢;重道歉,轻问责”,迟迟不见调查处理的实质动作,属于“虎头蛇尾”式的舆情应对。比如,对政府行为特别是基层政府不当做法乃至违纪行为的舆论监督重视不够,没有及时纠错和引导,助长非理性情绪,使舆情升温并拉长持续时间,甚至引发次生舆情。
4.舆论引导效果不够好。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涉及政府、媒体、公众等多个群体,处置不当会使事件压力强度相对增加,造成政府形象受损、媒体公信力下降以及公众情绪恐慌和行为异常等不良后果。有的地方政府对事件没有调查清楚就草率下结论,虽然进行了舆论引导,但网民对于官方表态并不“买账”,或质疑其态度不够诚恳,或继续发泄不满情绪,或反映其他诉求,或担心提出的举措能否落实和执行,等等。所以,舆论引导的行为并不代表舆情事件处置的结果,还需要注意舆论引导后续的反应。
5.网络舆情治理能力有短板。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不断普及,网络空间已然成为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打赢疫情阻击战的重要战场,而领导干部学网懂网用网的能力特别是网络舆情治理能力相对滞后,借助大数据技术和舆情监测平台及时收集与分析舆情、洞察网民情绪变化、预判舆情风险的能力欠缺,不能从疫情特征、组织保障、疫情防控举措、实施情况、应急储备等多个维度展开全方位的分析评估,梳理疫情相关舆情信息,并探寻各类可预见性舆情风险。一些网上舆情的出现正是地方政府在治理能力上存在短板的反映,面对高涨的民意和媒体的监督,表现失当,甚至引发后续负面效应。
四、领导干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和舆论的方式方法
1.思想观念从被动应对变为主动作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领导干部应转变思想观念,全面、科学、客观对待舆情舆论,坚持不回避、不推诿的原则,主动作为、有效应对,避免“鸵鸟心态”,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当前,网络已经成为舆情集中地和舆论主战场,要善于通过网络走好群众路线,加强与网民的互动,让网民有畅通的情绪发泄渠道、合理的利益表达途径,并建立有效的冲突解决机制。要研究网络传播规律,把握网上舆情起源、跟进、延伸、放大的演化机理、形成机制和传播链条,完善预警监测、风险评估、信息发布、舆论引导等环节的工作机制,变被动为主动。
2.工作方式从单打独斗变为协同作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处置和舆论引导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网上网下,需要形成多主体参与、多手段协同的综合治理格局。要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协同配合、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明确职责,精准施策。相关机构或部门应建立与宣传、网信等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并建立自己的工作专班,负责本单位的舆情处置和舆论引导工作,做到既联合作战又各司其职。各单位要加强舆情监测预警和相互通报,联合开展舆情分析研判,会商提出应对处置意见,协同开展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