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19年12月下期
邻避型街头抗议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趋向分析/王奎明 孙小淇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王奎明 孙小淇
日期:2019-12-20 12:32:51
过多个案例研究发现,环保NGO在邻避运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普及科学知识,引导民众认知邻避设施;其次,引导民众科学合理地表达诉求。但由于诸多因素制约,NGO在不同案例中的参与程度是不一样的。
2.信念体系的形成
前文已经提到,政策子系统在倡议联盟框架内形成不同层级的联盟,联盟之间是动态联系的。笔者认为,在我国邻避运动的四大政策子系统中,自然形成了两大次级联盟:政府与邻避设施承建单位为统一联盟,民众与环保NGO为统一联盟,两两结合的原因是其利益的一致性,而两大次级联盟有着自己的信念体系。
(1)政府与设施承建单位的信念体系。首先,工具性信念——强压抑或协商。邻避设施的出现遭到利益相关者的反对是必然的,所以工具性策略的选择对于政府与设施承建单位而言非常重要。通常情况下,存在强压或协商两种方式。所谓强压主要是指两者对外信息不公开或者信息失真,甚至对民众抗争行为进行打压;协商则是政府与利益相关群体采取面对面的对话的方式解决问题。其次,战略性信念——保持设施修建与运营。邻避运动中冲突双方的焦点在于邻避设施,作为政府与项目承建单位而言,其基本立场就是要保证邻避设施的修建与运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未来预期目标的实现。不可否认,邻避设施本身仅仅是政府与设施承建单位预期利益的载体。对于政府而言,邻避设施关乎其城市规划、地方经济转型与发展、国家战略性工程。对于设施承建单位而言,经济利益是其唯一关注点,这一点必须依附于邻避设施的顺利修建与运营。
(2)民众与环保NGO的信念体系。首先,工具性信念——抗争抑或妥协。民众一般会选择抗争来表达对于邻避设施的反对,但是抗争的形式比较多元,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进行:一是制度化途径,即民众与环保NGO向政府部门提出申诉或者上访;二是非制度化途径,即采取集会方式,甚至是群体暴力方式迫使政府妥协。在抗争无效的情况下,民众也会选择妥协,但是此类案例寥寥。其次,战略性信念——设施停建或者搬迁。对于民众和环保NGO而言,其核心诉求就是要求邻避设施停建或者搬迁,同样,设施也只是其利益诉求的载体。对于民众而言,邻避设施的修建对其身心两方面都有影响,心理上的不公平感产生,即“为什么污染性的设施要建在我们家门口”。身体上的担忧就是对于邻避设施潜在风险的担忧,担忧其未来会对自身和家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环保NGO所关注的则更多是邻避设施的安全问题与环境污染问题。
(3)维护社会稳定——联盟存在的共识基础。
前文已经提到,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已经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维稳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核心议题,政府为维稳花费了巨额的资金,而一旦危及社会稳定,邻避设施必然流产,所以毋庸置疑,维稳共识是各级政府和设施承建单位建立联盟的根本性价值观。对于民众和环保NGO而言,其根本性价值观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同样是“维护社会稳定”。2019年全国民意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民众对于社会稳定确实表达出了很高的期望。民众关注的是个人利益免受社会动荡带来的损害。所以笔者认为,在我国邻避运动的倡议联盟中,两大次级联盟在“维护社会稳定”这一根本性价值观之下找到了共识。
笔者要强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