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10月下期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王道政治/张东赞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张东赞 日期:2019-10-09 11:59:31
,然而行仁没有止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标准。仁的最高境界表现为圣。在华夏文化语境中,个人道德的追求与政治才能也随着乡里、国家、天下等不同的政治舞台而得以展示。人们对道德的追求顺应了客体的发展规律,表现在外即“王道”,只有做到“内圣”才能实现“外王”。如果人们一味地顺从自己的欲望而行,却忽视其他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那么“王道”就不会彰显。《庄子•天下》曰:“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在中国人眼里,“王道”就是顺乎自然。换句话说,自然力便是“王道”,武力便是“霸道”。“王道”顺应了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秩序,并非人为地去改变事物内部所固有的关系。崇尚武力实质上是对权力的一种追求。权力与名誉、地位等事物一样具有排他性,因此,对权力的追求必然伴随着竞争和冲突。
  对武力乃至权力的追求体现出人与外在事物之间的对立,违反人的本质。《礼记•乐记》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作乱之事,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中国古人认为,人对物的控制实际上是人欲的一种表现。人与他者之间的对立状态是与“天理”(自然规律)相违背的,对力的追求与崇拜是人欲不能很好节制的结果。
  追求利益是人自身所具有的欲望,也是人的天性使然,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节制这种欲望。《荀子•礼论》曰:“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先王之道”就是要节制人们过度的欲望与行为。人们过度的欲望会导致事物乃至社会的混乱,不能彰显本来的状态。“先王之道”就是要提高人们的道德标准,彰显人与外在事物之间本来所应有的关系,让人与外在世界达成和谐一致。正所谓“礼者,人主之所以为群臣寸尺寻丈检式也”。以仁为出发点,以礼为行为准则,将人之欲望与物之规律很好地结合到一起,不致产生冲突。
  反观近代以来由西方所主导的世界秩序,它是建立在工业化背景下的所谓“欧洲中心论”。工业文明本来就是要打破自然本身的内在规律,让自然为其发展提供便利。建立在工业文明基础上的智慧与自然本来所应该呈现出来状态是相背离的。对创新与效率的追求是工业文明的内在要求,只有创新才能提高生产效率,从而维持工业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创新一旦失败,整个社会就会陷入停滞发展的状态,工业文明也会因此而丧失其存在的合法性。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性,工业文明就需要不断地打破自然界乃至生命本身的秩序来服务于工业的发展,从而不可避免地引发社会风险。
  在工业化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竞争”取代“合作”,成为时代的关键词。工业化大生产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