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8月下期

破解全球治理赤字的意识形态视角探析/冯晓阳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冯晓阳 日期:2019-08-12 17:06:56
立足本国实际,吸收世界优秀文明,同时清醒应对西化、分化的理念对中国的侵袭。另一方面,党的意识形态要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道路的解读。要把对道路的解读与中国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内政外交等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既面对国内也面对国外,更有深度和更有力度地回答层出不穷的理论误解。
  (二)破解西方意识形态霸权
  在国际关系中,中国长期处于西方国家建立的国际体系中,主要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发展模式等方面长期主导着国际社会,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也长期在东西方理念竞争中处于强势地位,并长期对我国保持着强大的舆论攻势。西方特别是一贯富有“使命感”的美国,认为非西方国家的人民应当认同西方的民主、自由市场、权力有限的政府、人权、个人主义和法治等价值观念,并将这些观念纳入他们的体制。[3]
  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上惯于经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以及全球治理理论,总体而言是庸俗国际关系理论,这种思想和理念深受一元主义的影响,并为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进行合理化辩护。尽管西方理论派别林立,甚至存在分歧,但各种派别的内核是一致的,即西方意识形态所蕴含的价值观。西方各理论派别的演绎和发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西方国际体系的合法性,以及使西方话语霸权体系合法化。
  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治理赤字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西方全球治理思维。破解全球治理赤字,党的意识形态必须破解西方意识形态的建构思路和思维。在西方意识形态的建构前提下,西方政治话语首先思考的是“你是谁”,习惯于为其他国家贴上身份标签,然后区分、制造敌人与朋友。在这种割裂的世界观的主导下,西方国家奉行丛林法则。中国政治观思考的前提是“我们是谁”,即在中国看来,其他国家、地区和组织,都可以与自己和谐相处,并且都能找到恰当的方法和智慧与外界和谐相处。在这种思维影响下,外在的对象都是可以“和”的对象,而不是作为敌人要征服的对象,最终形成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的世界观。在思维方式上,中华文化更重视关系性,更强调群体,认为世界上一切相关国家和行为体处于一个关系网络之中,都是关系行为体或是关系中的行为体。而西方国家的主流理论中尽管有明显的理性成分,却恰恰缺失了“关系性”这一重要维度。
  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以中国式思想假定和关系性思维建构的意识形态,更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在中国和谐理念影响下构建起来的意识形态,更能深入地剖析国际体系和国际社会中的复杂性,更符合时代的需求和全球治理的要求,在实践和理念的交锋中更容易揭露西方意识形态的弊端和主观化,揭露国际关系理论声称的“普世性”“科学性”的本质。
  (三)弥合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隔阂
  意识形态是作为上层建筑的观念抽象化、理论化的结果,其建构过程和建构成果受到本国文化的影响,带有一个国家的文化基因和文化性格。如今全球政治已经多极化,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模式因各国的文化不同而不同,意识形态也因具有不同的文化基因而理念各异。国际议题中的很多争端都渗透着文明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分歧。随着中国国家定位的改变,党的意识形态以一种
[1][2][3][4][5][6][7]